【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 校園法律風險升溫,我們該怎麼辦?
各位老師,晚安!再幾天就放暑假了,我知道大家正咬牙苦撐著。不過今天這場「微醺夜」的分享我真心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因為它關係到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涯安全與心理健康。
這幾年來,校園法律風險大幅上升,尤其是教師法修訂後,性平事件、教學不力、體罰與不當管教等,皆可能成為被檢舉調查的原因。你以為自己教書認真、從沒越線,就一定沒事?錯!很多案例正是「太有原則」的老師被捲入。
⚖️ 為什麼好老師也可能被調查?
法規修訂後,家長申訴門檻大幅降低,「教學不力」、「輕視溝通不良」都成為可被檢舉的項目。現在投訴管道暢通,甚至匿名檢舉也可開案。曾有老師因「打得好」的玩笑話而被學生家長投訴差別待遇,更別說過往誤認為「罰站、青蛙跳」是可以管教的手段,其實通通都屬體罰。
我們看到的不是惡意的狼師或收賄,而是兢兢業業的教師,一個步伐沒踩對,就掉進調查深淵。
🚫 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案例?
遠離風險的三大原則:
- 嚴守師生界線: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無論畢業與否,都不要發展私人關係。
- 社交媒體慎用:聊天、開玩笑、送禮物都可能變成呈堂證供。
- 避免密閉空間獨處:無論男女,避免與學生一對一處於密閉空間,哪怕是在旅館、車內或校園內偏僻角落。
而最常被投訴的,莫過於「教學不力」。包括語言羞辱、處罰尺度不當、溝通不良、班級經營欠佳……這些模糊又主觀的指控,正是讓老師最無力的地方。
📑 該怎麼面對被投訴的現實?
一旦接到通知,你會發現:你不知道是誰檢舉你,不知道檢舉內容。你可以做的,就是保留所有有利證據:聯絡簿、LINE 截圖、學校監視器、健康中心紀錄與輔導紀錄(尤其B卡,千萬不要事後修改!)。
訪談當天,記得:
- 冷靜、實問實答、避免情緒化。
- 不要揣測學生或家長的動機,也不要試圖影響學生說詞。
- 可書面補充陳述,記得爭點才是關鍵。
調查期可能長達半年,期間不能退休、不能調動,壓力非常大。
🧭 要不要找律師?該信誰?
調查人員通常是三人一組,像法官與檢察官。是否要請律師,可以根據案件複雜度與投訴者的態度決定:
- 對方只是要聽一句道歉?或是想讓你丟了飯碗?
- 提出的是診所證明,還是台大等級的恆健報告?
若涉及性平案件,強烈建議找熟悉該領域的律師諮詢,像桃園的許文華律師、林乃伊校長就是很棒的資源。
🤝 溝通,是最佳的風險防火牆
所有案件的根源,多數來自「輕視溝通不良」。班級LINE群、聯絡簿、家長信箱,回覆不能拖。讓家長找不到你,就會讓他們直接找校長、找議員、找媒體。
同理,過度嚴格不懂變通、太有原則也可能反被申訴。尤其是孩子盡力了還被要求重寫,家長只會感覺「老師沒人性」。
🔍 哪裡可以查案例?
- 司法院裁判書查詢系統
- 教育部性平會案例
- 監察院調查報告(故事性、可讀性高)
建議平常無聊時翻一翻他人案例,讓自己對應對流程更有底。
💬 我們能怎麼自保?
我們不是要變得防備或冷漠,而是要學會善用法律與制度保護自己。我的信念是:「可以罵,可以教,但罵完要給糖吃。」讓孩子不帶怨恨回家,是我們最該努力的事。
當教育遇上法律,我們的溫柔不該因此被熄滅,而應該加上更多智慧與制度觀念。讓我們一起站穩講台,也守住底線。
🎯 喜歡我們的課程嗎?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Youtube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 謙懿科技Youtube:http://www.youtube.com/@morganfang0905
- ㄚ亮笑長練功坊Blog:https://bit.ly/aliangblog
- 講義下載:https://tinyurl.com/2yc83ps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