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27. 管好嘴巴!:我的減肥秘笈大公開 feat 褚煜凱

我是褚煜凱(阿凱),這一集我上了「噗噗聊聊」和阿亮校長、小壁虎老師一起聊我的減肥故事。節目聊得開心也很真實,從大學時期第一次瘦下二十公斤的成功,到埋線、復胖、再快速減重 25 公斤的經驗,我把一路上的心路歷程、方法細節、失敗教訓與實務建議整理成這篇文章,想寫給和我一樣在減重路上拉鋸的人:如果你想瘦,但又怕復胖、怕花冤枉錢、怕傷身,請先坐下來,聽我慢慢說。


為什麼我要談「管好嘴巴」?減重其實是意志與習慣的戰爭

節目一開始有人引用嚴凱泰先生的一句話:

「如果你連嘴巴都管不住的話,你怎麼能做好其他事情?」

我想,這不只是幽默的提醒,它指向一個核心:減肥很大一部分是「飲食控制」──嘴巴決定了多數成敗。當然,不只是嘴巴,也有心態、環境、社會對外表的期待,但沒有管好嘴,任何運動都很難持久抵消飲食帶來的熱量。

錄影時與主持人互動笑談管住嘴的重要性

我的減肥三部曲:成功、復胖、再次成功(還有再復胖)

我的減重史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 大學時期:因為參加學校的減重班,靠飲食與運動在一年多內從八十多公斤瘦到大約63.5 公斤,差不多瘦了 20 公斤。
  • 職場十年:壓力與飲食習慣慢慢復胖到八十多公斤,後來試過中醫「埋線減肥」,短期內有效,兩個月到三個月大約花了五萬左右,瘦了 10–12 公斤,但未能長期維持。
  • 兩年前(警訊時刻):體重接近 97–98 公斤,我真的被健康警示嚇到,於是採用了另一套結合高蛋白、無油無糖、嚴格飲食控制的方法,從 97 一路瘦到最低約 76.5 公斤,半年內減了 25 公斤。

這一路上我學到兩件事:一是「溜溜球效應」真實存在——體重不是一天長成,也不是一天就能穩定;二是「方法必須可持續」,否則短期成功後很容易回彈。

從97公斤快速減到76.5公斤的紀錄心情

我嘗試過的各種方法:成效與代價

大學減重班:有紀律、變化少但有效

在中央大學參加減重班時有營養師規劃三餐與運動課程。那段時間我每天跑操場,餐飲嚴格控制(吐司、鮪魚蛋三明治為主),一年多瘦了 20 公斤。但也付出代價:體質改變、頭髮開始掉、皮膚油脂改變——急速或極端改變會有副作用。

中醫埋線:短期見效但費用高且不易長期維持

埋線的療程是把可吸收的線材埋在腹部皮下,搭配中藥服用與高纖維藥錠,會讓腸胃運動增加,常常想上廁所,醫師還要求吃海鮮、不吃四腳肉。整個療程每兩週需自費拿藥,我前後花了大概兩到三個月,總花費約五萬元台幣,短期瘦了 10–12 公斤,但回到自由飲食後又復胖。

分享埋線療程過程的描述

自我管理(高蛋白、無油無糖)──我最終的有效方法

真正讓我在短時間內有效且相對健康地瘦下來的是: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說白了就是管好嘴巴,堅持高蛋白、無油無糖的飲食原則,並搭配固定運動(重訓、快走或慢跑)。我把要點整理如下:

  • 高蛋白飲食:蛋一顆約 10 克蛋白質。一般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以體重(公斤)為克數,例如 70 公斤的人一天約需 70 克;減重期建議 1.5–2 倍。(注意:高蛋白需要充足水分,且有腎病者需醫師評估)
  • 無油無糖:烹調時不加油、不吃含糖飲料,盡量自己煮(方便時可買微波熟食或便利商店標榜高蛋白的餐盒)。
  • 多喝水:我那段時間一天喝大約 4000cc 的水(分次喝,每次約 500cc),尿量增加,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要一次大量集中喝以免水中毒。
  • 選對食材:雞胸肉、豆腐、無糖豆漿、蛋白質粉、海鮮(若不吃紅肉)等是主要來源。避免油炸與高糖加工品。
  • 運動搭配:光靠運動無法彌補飲食的超量,運動是為了提升代謝、維持肌肉、提高基礎代謝率;但飲食控制永遠是關鍵。

一些實務細節:食材份量、蛋白質計算與注意事項

有人問我:「一餐需要吃多少蛋白質?」基本原則如下:

  • 以每天攝取總蛋白質為主:體重(公斤)x 1.0 為普通需求;減重期建議 1.5–2.0 倍。
  • 分配到三餐與兩次加餐,每餐均衡攝取蛋白質,避免一餐暴飲暴食。
  • 蛋一顆約 10 克蛋白質;市售高蛋白粉標示很清楚,可作為補充。
  • 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臟負擔,必須搭配大量喝水;若有腎功能問題,先諮詢醫師。

我的實際做法是:早餐常以豆腐、無糖豆漿、蛋為主;午餐如果在學校會自備熟雞胸肉微波;晚餐自己煎雞胸、蒸魚或煮豆腐蔬菜,完全不加油(用無添加醬油略調味)。當然,除非你能長期維持,否則激烈短期方式容易造成心情崩盤,進而復胖。

心理層面的影響:外貌如何影響人際與自我感受

在節目中我也分享,胖的時候我會感覺人際有差別:乘車時旁邊沒有人願意坐、店員的態度好像不一樣、家人也會直接說很擠。這些感受會影響自信,進而影響自己對打扮的意願,形成惡性循環。當然,這些屬於主觀感受,但社會對外表的刻板印象確實存在。

因此,減重除了為了健康,也會回饋到自我形象與社會互動。但我要強調:減重不應該成為自我價值的全部,懂得尊重自己、接受不可改變的骨架限制(例如我最低只能穿到 29.5 的腰圍)也很重要。

腰圍從 40 → 29.5 的喜悅記錄

常見迷思與我給你的建議

  1. 迷思:只靠運動就能瘦。事實:飲食控制比運動更關鍵。
  2. 迷思:減重藥或偏方可以長期不復胖。事實:有些方法短期有效,但若無生活型態改變,最終會復胖。
  3. 迷思:瘦得越快越好。事實:快速減重可能帶來頭髮掉、體質改變等副作用,需小心。

我的建議:

  • 訂定可持續的飲食計畫:找一個你可以長期維持的飲食模式,不是極端的短期斷食。
  • 以高蛋白與足夠蔬菜為基礎,減少油糖攝取,學會自己煮是關鍵。
  • 運動以維持肌肉與代謝為主,重訓是好選擇,但不能取代飲食紀律。
  • 若想嘗試醫療或中醫介入(如埋線或藥物),先評估費用與副作用,並諮詢專業醫生。
  • 最重要的是毅力:我在節目中總結成兩個字「毅力」——減肥成功靠的不是單一訣竅,而是持續的習慣養成。

節目中我強調毅力與飲食控制的重要性

結語:減肥是長期抗戰,但有方法可以讓你走得更穩

減肥這條路沒有速成的萬靈藥,只有一點一滴累積的選擇。我的經驗告訴我:管住嘴、搭配運動、選擇能長期維持的飲食模式,以及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是比較健康且可持續的作法。別被社會的標準逼瘦,也別被一時的失敗打倒——調整心態,設定小目標,一步一步來。

最後分享一句我同事常說的六字真言:「管住嘴、邁開腿」(節目裡是用玩笑語氣講的「管住嘴、賣開腿」),如果你也準備好開始,祝福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方法。

喜歡噗噗聊聊嗎?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及Podcast的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