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31. 從頭開始聊:你可能不知道的南一故事
我是黃安志,南一書局公共關係處處長。很榮幸受邀到「噗噗聊聊」節目與大家分享南一的過去、現在,以及我們如何一步步從賣雨具、印佛經,一路走到教科書、數位平台與IP經營。這篇文章是我在節目中說的話的延伸整理,想讓沒有看節目的朋友也能完整理解南一這家在台灣教育場域裡的轉型故事。
序:從街角小店到陪伴孩子的出版集團
說起南一的起家,許多人第一印象是國中、小學時代手邊的參考書,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的創業史其實更古老也更日常。我常在跟老師、家長聊天時開玩笑:南一不是一開始就做參考書,創辦人曾經賣過雨傘、雨鞋、木屐(是的,真的有這一段),後來因緣際會開始印佛經、出租書籍,漸漸走入出版與書局經營。
第一步:出租參考書,解決升學時代的需求
在那個升學壓力大、家庭經濟普遍不寬裕的年代,書店出租參考書是一個重要服務。學生可以在補習街、火車站附近的門市翻閱、借閱參考書,準備考試。我自己也有很多回憶,常常放學後跑去書店先翻半小時,羨慕能買得起書的同學,而門市的「出租」二字,對當時的學生來說,真是貼心又實用的安排。
第二步:從單本參考書到分系系列化
隨著需求越來越專業,我們開始注意到參考書也需要風格與定位的差異:是走重題量、重解析、還是重重點整理?南一率先推出分書系的概念,像是大家記得的「超群系列」,這些系列化的產品幫助學生與老師更快找到合適的資源,也奠定了我們在參考書市場的基礎。
第三步:教科書的開放與沉浮
到了一個轉捩點:教科書的開放。從八十年代開始,民間出版社被允許參與教科書編寫,我們從國小一路做到高中,接著面對九年一貫、課綱微調、新課綱的挑戰。教科書是普及化教育的核心,但也同時是一條泥濘路──必須在市場、政策與教育現場中尋找平衡。
教科書產業有兩個特性讓人又愛又苦:一是市場小,但競爭激烈;二是定價公定(葉序定價)與標準化,使得即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潤往往有限。我常跟年輕同事說,做教科書既是理想也是責任,但要活下去,就得不斷前進與轉型。
數位化浪潮:從互動光碟到平板、大螢幕
面對學校硬體的演變,我們也必須跟著變。九十年代末到九年一貫推動前後,互動式光碟(VCD、DVD、Flash製作的教材)成為新戰場。後來電子白板、平板教學,大螢幕的出現,每一次政府推動新硬體,對我們出版者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我們要讓內容在新媒體下更好被運用,同時也要投入資源開發軟體與多媒體教材。
內部轉型:出版、大數據平台與多元IP三大輪驅動
南一目前的事業體可以概括為三大方向:
- 出版:教科書、參考書,以及漫畫出版(長紅出版社)等。
- 大數據與平台:模擬考(平建測驗中心)、線上家教、學習數據分析,透過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為教材與教學服務的回饋。
- 多元IP:我們從幼教吉祥物延伸出KID、Kiddo等角色,希望這些IP能在孩子日常中成為陪伴,而非僅僅出現在課本裡。
這些年來,我們成立許多子公司與單位:漫畫出版長紅已經25年,模考中心保持題目高度保密,數位平台嘗試把學習數據與課程設計結合。少子化與數位化的雙重衝擊逼著我們不得不思考員工與資源的再配置——出版產業牽涉到上千名員工與許多家庭,關係重大。
新玩法:北門76事務所與VTuber的教育實驗
近年來我們也在嘗試把內容從紙本帶到孩子更常接觸的媒材:社群、YouTube、VTuber 等。於是有了「北門76事務所」——名字來自南一書局總公司門市地址(台南市北門路一段76號)。我們打造虛擬角色,做知識型直播,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不同於娛樂取向的VTuber,我們的主打是「陪伴式學習」:直播時可能講解英文學測題、帶觀眾讀英文版《小王子》或《戰爭與和平》,把深度閱讀與解題帶進直播。
VTuber的特別之處在於直播的即時互動:背後的「中之人」是真人在操作,能即時回應觀眾提問,這在教育上很有價值,尤其是對習慣螢幕世代的孩子。我常說,與其嘗試強迫新世代回到紙本,不如把紙本的價值用他們熟悉的媒材重新演繹。
為什麼要做這些轉型?我的初心與期待
南一做這些轉型,核心不變:陪伴教育。我們七十多年來一直希望陪伴台灣孩子的學習旅程。從賣雨具到印佛經、從出租參考書到教科書與數位平台,每一次轉變都是為了讓更多學習發生、讓教材能更貼近教學現場與孩子的生活。
做出版、做平台、做IP,看似三條路,但對我們來說是同一個教育生態圈的不同面向。我不諱言,這些投資需要勇氣與資源,但如果能在改變中找到新的陪伴方式,讓孩子願意在更生活化的情境吸收知識,那麼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結語:對教育者的幾句話
身為一個在教育與出版場域裡工作的人,我想告訴每位老師與家長:教科書只是工具之一,教育的核心在於關係與陪伴。南一願意當那個持續思考如何陪伴的角色,無論是透過紙本、互動教材或是熟悉的螢幕內容。我也很感謝「噗噗聊聊」給我這個機會,把南一的故事說給更多教育者聽。
喜歡噗噗聊聊嗎?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及Podcast的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