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34. 一語道Paul:我的曲折離奇人生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把和你分享我那些年從夜店到講台的故事,也順便聊聊我在噗噗聊聊那次訪談裡講到的重要體悟。噗噗聊聊帶給我一個暖心且真誠的對話空間,讓我把那些光鮮與跌跤都講出來,然後把學到的整理成可以教人的東西。
我叫黃楷均,也可以叫我Paul。在成為企業講師與自媒體創作者之前,我的人生經驗相當豐富也不平順:從大學打工被賞識,到被派去北京管理大型Pub,再遇上經濟衰退、公司收掉、甚至被老朋友詐騙,最後靠著閱讀、寫作和演講練習翻轉自己,走上教學與自媒體的路。這一切我都在噗噗聊聊的對談中坦承,也在這篇文章裡把來龍去脈、教訓與收穫說清楚,供你參考或共鳴。

頻道名字的一個小梗與自我定位
我的自媒體叫做「一語道Paul」,這個名字其實有點諧音的小玩笑,但是背後也反映了我想做的事:用一句話或一段故事道破某些觀念,讓人有共鳴或有所省思。當初找名字我還特地上教育部的國語詞典查證諧音,想讓名字年輕、易記,也跟教育與培訓的主題相呼應。

從台北到北京:25歲那年的跳躍
大學時代我在台灣夜店打工,慢慢被老闆賞識。退伍後,大概一個禮拜就被老闆找去北京開店,當時我才25歲。那是2011年,奧運剛過、北京非常熱鬧與浮誇;商場、燈光、排場都讓我震撼。整段期間,我的生活節奏是白天準備、晚上經營、還要應酬喝酒,像是在做一場永不停歇的活動行銷。

夜店其實是賣氛圍,不只是賣酒
我常說夜店賣的不是酒,而是氛圍。好的音樂、燈光與舞台設計能夠把顧客帶進一個情緒場域,就像演唱會一樣,人們在意的是體驗而不是細節的真偽。經營夜店其實等於在做晚間的公關公司:活動策劃、行銷、場景設計、還有人力管理,什麼都要會。

當好時光結束:2016年的經濟下滑與回台
我們當時的生意做得不錯,但好景不常。從2016年開始那邊經濟就開始急速下滑,競爭者大砸錢做排場、挖人頭、搶客戶,人力被高薪挖走;整個行業變得很難維持。到了疫情之前很多同行已經很艱難,最後公司還是決定收掉分店,我回到了台灣。

低潮再低潮:與朋友合夥的詐騙經驗
回台後不是立刻翻身,而是進入一段消沉期。這期間我遇到一起合夥投資的提議,對方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並且用家族背景與種種「權威」包裝自己,最後發現那是一場騙局,幾乎把我的積蓄掏空。被騙的那段期間,是我人生另一個很大的低谷。

說實話,當下會很難過,也會自責。但回過頭來看,那段痛並不是沒有價值。它逼我往內看,逼我面對自己過去的決定,也逼我重新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讀書、寫筆記、說故事:療癒也是起點
被騙後我開始大量閱讀,並把讀書心得寫成書摘或筆記,分享給朋友。漸漸我發現身邊的人很喜歡聽我講這些故事,會對我的分享有共鳴。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讓我察覺到自己對講述、對引發共感有熱情與天賦。

遇見Toastmasters:練習讓說話變成專業
偶然在Facebook看到國際演講會Toastmasters的廣告,我就去參加了。起初完全不懂規則,但那裡有一群認真的人教我如何上台、如何寫稿、如何表達。從第一次被刷掉到後來替補上台、到全國比賽拿到前三名,我用了三四個月每天練習的毅力。每天早上我會到天台或公園練發聲與舞台動作,甚至在秋紅谷早上七點大聲練習,讓自己習慣在有觀眾的情境下表現。
那段練習教會我兩件事:一是系統學習與持續練習會快速提升;二是把人生的素材細雕、變成可以講述的故事非常重要。
從演講到教學:把人生經驗變成教材
發現自己在表達上有能力後,我開始去上很多講師訓、讀行為科學的課、學自媒體經營,把過去的經歷(包括夜店的現場經驗、被騙的教訓、成長的反思)整合成教案。現在我接企業課程、社團演講,也在製作短影音與Podcast,把內容放進教材裡。成人教育讓我最開心的是:每次備課,其實學習最多的是自己;每一批學員也會帶給我新觀點,讓內容不斷更新。

社群參與:協會、青商會與持續成長
我不是完全孤軍奮戰:我加入台中市企業講師協會、青商會等組織,這些社群提供平台、比賽與資源,也幫我建立專業網絡。青商會特別強調把台上表達與辯論訓練成為系統性課程,這對我教成人表達與自媒體很有幫助。

夜店與講師:兩者的共通性
有人可能覺得夜店經理與講師南轅北轍,但我發現兩者都在「教育群眾」。在夜店,我教人如何感受音樂、如何融入氛圍;當講師,我引導學員感受概念、去應用技巧。兩者都需要觀察受眾、調整語氣、製造共鳴,還要面對不同性格與背景的人,這一點對我現在教學很有幫助。

我最常提醒自己的兩件事
- 把經驗當教材:人生經驗比任何理論都珍貴,把它打磨成能幫助他人的故事,才是有價值的分享。
- 先付出再期待收穫: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先給才有得」。給的不一定是金錢,可能是一段真誠的經驗、一次免費的分享或一堂有深度的課。當你先給,世界會回應你該得的價值。
「先給才有得。」

如果你也在轉變路上,我想說的話
跌倒並不可恥,重點是你如何學到東西。我若從頭再來一次,我還是會去北京,那段歷練無可取代。但是被騙那段也教會我如何更謹慎、更懂得自我察覺。把每段經驗都當成素材,持續投資自己(例如加入社群、上課、練習),你就能把不順變成下一個機會。
結語
在噗噗聊聊的那場聊天,讓我把自己這十年濃縮成一段可以分享的故事。我喜歡教學、喜歡把故事做成教材,也喜歡看到學員因為一個概念而產生改變。我的路不是直線,但我珍惜每一次挫折與每一次看見別人眼神變化的時刻。如果你對演講、自媒體或成人教育有興趣,歡迎來跟我聊,我也會把我在噗噗聊聊裡聊到的經驗繼續轉化成能用的知識。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