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 茶米教你一點點:進化的 Google 搜尋 ─ AI 模式與 AI 摘要

數位時代的搜尋進化:AI模式與AI摘要的深度解析

各位學員晚安,很榮幸能與大家分享我在數位世界中的觀察與心得。近期,我經歷了一段緊湊的出差行程,從南投、高雄再到宜蘭,課程內容涵蓋廣泛,讓我對新科技的應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這些忙碌的日子裡,我深感科技進步之速,尤其是Google搜尋引擎在AI時代下的演進,值得我們一同深入探討。今天,我將從第一線使用者與教學者的角度,剖析Google搜尋的AI模式與AI摘要功能,並分享一些實用的酷東西,希望能為各位帶來新的啟發與工具應用思維。

關於我與茶米老師教室

我是茶米,黃信溢,來自茶米老師教室。多年來,我致力於分享最新的數位工具與應用知識,並透過多個線上平台與各位互動。我們的粉絲專頁每月皆有數場直播,我個人每週也有約一到三次的公開線上活動,提供豐富的資訊與交流機會。近期,AI工具的更新速度驚人,例如Canva在介面與功能上的強化,也讓我思考未來在「居久屋微醺夜」這樣的場合,或「茶米教你一點點」系列影片中,可以專題探討AI瀏覽器等新興議題。

此外,茶米老師教室的Line社群也提供了學員與我及團隊(包含小編與信凱老師)互動的管道,無論是日常諮詢或活動資訊分享,Line都是我們重要的溝通橋樑。而我們的YouTube頻道,更是我與大家分享知識的核心平台,目前訂閱數已接近兩萬,頻道內容多元,除了與各單位的冠名合作,也有我個人深入解析的「茶米教你一點點」系列影片,非常歡迎大家訂閱、點讚並開啟小鈴鐺,持續支持我們的內容。

Google搜尋的典範轉移:從關鍵字到AI問答

作為一名資深的使用者,我親身經歷了網路瀏覽器從IE、網擎到Google等百家爭鳴的時代。然而,真正維繫這些瀏覽器普及與應用廣泛的核心,始終是其搜尋引擎。Google憑藉其強大的搜尋引擎,幾乎壟斷了市場。我常會問一個問題:「在當前階段,當您需要收集資料時,您是如何開始的?」我相信大多數人會像我一樣,被Google訓練得非常出色。

我們在思考問題、找尋資訊時,不再像過去與父母師長互動時使用完整的問句,而是習慣性地將問題解構成一個個關鍵字。這種習慣雖然帶來了便利,卻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發問與思考問題的方式。然而,ChatGPT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資料搜尋、彙整與整理的習慣。它讓我們重新回到需要使用完整問句的模式,要求我們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將問題描述得更具體,並思考如何延伸問題,以更完整的句子結構與語言模型互動,讓模型能更精準地理解我們,從而獲得更貼近需求的答案。

這無疑是一場革命。自ChatGPT問世以來,Google搜尋引擎與語言模型便處於一場激烈的拉鋸戰中。它們彼此競爭,同時也驅使人類重新思考:究竟我們對於知識的搜尋、擷取與整理,應當採用何種方式?

語言模型與搜尋引擎:從差異到融合

談到語言模型與搜尋引擎的差異,這也是許多剛接觸AI的朋友常有的疑問。我來做個簡單的說明:最初,像ChatGPT或Gemini這樣的語言模型,在您提問後會直接提供「答案」,但通常「沒有來源」,您無法考究其依據。相對地,傳統搜尋引擎在您輸入關鍵字後,會提供「大量相關連結」(如網頁、維基百科、新聞、影片、Podcast等),但「不給您答案」,需要您自行從這些來源中判斷並決定答案。

然而,在過去這一年,我觀察到一個顯著的趨勢:語言模型與搜尋引擎正彼此靠攏,走向融合。現在的ChatGPT在回答問題時,也能夠連上網路蒐集最新資訊,提供參考依據,並整理成答案。而Google搜尋引擎也開始調整,除了傳統的搜尋結果排序,它會讀取內容,提供簡潔的回應、結論,甚至直接給出答案。

因此,我個人認為,未來我們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無論使用的是語言模型還是搜尋引擎,兩者終將合而為一。未來的知識探索工具,必然是搜尋引擎與語言模型的結合體。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意味著人類的思考將更趨人性化,而AI工具也會越來越聰明、貼近我們的需求。然而,工具的更迭速度也會加快,這也意味著我們在學習上的投入將會更多。

Google AI摘要:快速掌握資訊的利器

接下來,我將帶大家了解Google搜尋在AI時代下的第一個樣貌——AI摘要。AI摘要已深度整合到我們的搜尋機制中。

AI摘要的工作原理:

  • 當您輸入問題時,Google會利用Gemini大型語言模型分析您的問題。
  • 它從眾多網站中整合資訊,濃縮成一段文字摘要。
  • 摘要下方會附上相關的參考連結,讓您可以進一步查閱。

AI摘要的優點:

  • **快速取得重點:** 在決定是否閱讀所有資訊來源之前,您可以先透過摘要快速理解核心內容。
  • **多來源整合:** 它會從多個來源提取資訊,提供較全面的概述。

AI摘要的局限性:

  • **不一定會出現:** AI摘要的出現與否,取決於您的問題長度、複雜度以及現有資料量。如果問題過於簡短、答案明確或資訊量不足,它可能不會顯示。
  • **資訊可能未經清洗:** 特別是在搜尋商品購買、美食推薦等領域,摘要內容可能受到廣告或行銷資訊的影響,導致不夠公允。
  • **無法追問與互動:** AI摘要僅提供單次的總結,您無法針對摘要內容進行追問、延伸或與其持續互動。它沒有對話記錄功能,也無法分享。

以我的經驗,AI摘要更像是傳統搜尋的一個附加價值,提供一個初步的理解方向。若要深度研究,仍需仰賴個人判斷與進一步的資料篩選。

Google AI模式:更具互動性的AI搜尋體驗

相比於AI摘要,Google AI模式提供了更進階、更具互動性的搜尋體驗。您可以透過Google首頁(而非單純開一個新分頁)進入AI模式。我發現即使在訪客模式下未登入帳號,AI模式仍可使用,這使其成為一個便捷的簡易版Gemini或ChatGPT。

AI模式的特色:

  • **多模態輸入支援:** AI模式支援文字、圖片與聲音的多模態輸入,您可以上傳圖片或用語音與其互動。
  • **豐富的內容呈現:** 它整理的回應內容不僅限於純文字,還包含文字段落、表格及條列式清單,閱讀體驗更加多元。
  • **可追問與延續對話:** 這是AI模式與AI摘要最大的不同。您可以針對AI模式的回答進行追問,讓對話持續進行,深入探討特定議題。
  • **對話記錄與管理:** AI模式會保存您的對話記錄,方便您回溯查詢。這些記錄可以進行分享、管理,甚至生成公開連結,方便與他人討論或參考。
  • **提供參考連結與索引:** 與AI摘要類似,它在提供答案的同時,也會附上相關的參考連結,確保資訊來源的可追溯性。

AI模式的局限性:

  • **不支援多模態輸出:** 儘管支援多模態輸入,但AI模式目前無法像Gemini一樣,提供地圖連結、資料列印、或結合其他應用程式進行多模態的輸出服務。例如,您無法要求它將旅遊景點直接繪製在地圖上。

總體而言,AI模式提供了比AI摘要更豐富、互動性更強的體驗,特別適合進行初步的專題研究或需要連續性對話的查詢。然而,若追求更深度的資料分析、多模態輸出與跨應用程式整合,我個人仍傾向於使用Gemini。

Chrome瀏覽器的實用密技:分割檢視功能

在課程的尾聲,我想額外分享一個我近期發現的Chrome瀏覽器酷東西——「分割檢視」(Split View)功能,這絕對能提升您的工作效率!周詩玉老師在她的課程中也曾提及,我希望今天能提前分享給各位。

如何啟用Chrome分割檢視:

  1. 在Chrome瀏覽器中開啟一個新分頁。
  2. 在網址列輸入 `chrome://flags` 並按下Enter,進入Chrome的實驗功能頁面。
  3. 在搜尋框中輸入 `split view`。
  4. 找到「Side panel in Split Screen」功能,將其設定從「Default」改為「Enabled」。
  5. **重要:** 設定完成後,瀏覽器會提示您需要「Relaunch」才能生效。請務必先儲存所有工作,再重啟瀏覽器。

分割檢視的應用方式:

  • **連結分割開啟:** 當您在瀏覽網頁時,遇到想要參考的連結(如新聞、購物網站、影片),您可以在連結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在分割檢視畫面開啟連結」。該連結的內容就會在您當前頁面的右側以分割畫面顯示,無需另開分頁,大幅減少切換頁面的麻煩。
  • **獨立分頁管理:** 當右側分割頁面的內容看完後,您可以選擇將其「取消分割檢視畫面」,讓它變成一個獨立的單頁,或直接「關閉檢視畫面」移除。
  • **自訂分割內容:** 您甚至可以在當前頁面點擊右鍵,選擇「在新的分頁加入分割檢視畫面」,將當前頁面分為左右兩邊,並在右側搜尋或輸入新的網址,同時瀏覽兩個獨立的內容。
  • **調整比例與對調:** 分割畫面允許您自由調整左右兩邊的比例,甚至可以對調左右頁面的位置,以符合您的閱讀習慣。

這個分割檢視功能對於需要同時比對資料、參考多個來源或邊看影片邊瀏覽文字內容的使用者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個人覺得它非常實用,能有效提升工作與學習的效率。

總結

今天的分享,我帶大家從Google搜尋的歷史演進,一路探討到AI模式與AI摘要這兩個關鍵的AI整合功能,並補充了Chrome瀏覽器的分割檢視密技。我始終認為,新工具與新模式的出現,不僅帶來挑戰,更蘊含著巨大的機會。如何善用這些工具,將其融入我們的日常工作、研究與生活中,將是我們在AI時代下重要的課題。

AI摘要提供快速總覽,AI模式則帶來更深度的互動與追問能力,而Gemini仍是我進行複雜、深度任務的首選。結合如Chrome分割檢視這樣的小技巧,我們能夠更高效地駕馭資訊洪流,讓數位工具真正為我們所用。我期待今天的內容能對各位有所啟發,也期待未來能與各位持續分享更多實用的知識與技巧。

🎁 喜歡我們的課程嗎?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Youtube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