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社區守護者計劃:從繪本到田野調查,讓孩子實踐SDGs
📚 開場白:從SDGs聊起,原來老師們都在默默觀課 在這場《居久屋微醺夜》中,我第六度登台講述SDGs的教學應用。起初沒料到有這麼多社會領域老師會回看直播,這也讓我更認真地準備每一次分享,盡量將實體與線上內容做出差異,增加更多操作性內容。這次主題「社區守護者計劃」,正是希望從「走出學校」、「回到社區」的觀點出發,談談SDGs怎麼與在地生活貼合。 📖 一本繪本開啟的行動:從《社區裡的每一隻狗》出發 這本推薦的繪本《社區裡的每一隻狗》講述了一位孩子與奶奶,從「想養狗」出發的生活觀察與行動旅程。孩子先是提出問題,奶奶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引導他自己找答案。這樣的故事脈絡正是「公民行動」的最佳典範——從生活中提問、實地調查、進行紀錄與歸納、再到提出結論與改善方案,完全體現了行動的歷程,也讓我帶領學生模仿其精神進行社區調查。 🧭 田野調查的基本功:從觀察現象到提出問題 我們太常忽略田野調查的基礎力。孩子在故事中進行狗狗普查,背後牽涉抽樣、代表性與資料蒐集邏輯。我讓學生練習從生活出發,像是觀察誰在家門口放盆栽?訪問里長為何有老人共餐?逐步訓練他們提問的敏銳度與思辨的深度。 🧠 SDGs不只是口號:從價值觀出發的探究行動 在推動SDGs的教學過程中,我強調一件事:別急著灌輸孩子「對的價值觀」,而是要讓他們有空間去討論、去試錯、去承擔後果。像我在課堂上請學生調查家中鞋子數量,藉此引導他們去思考消費觀、材質選擇與環境永續之間的關係,從生活小事推演出大哉問,才是真正的素養養成。 🌱 用框架引導探索:搭配SDGs圖鑑與教科書 除了繪本,我還推薦了《SDGs圖鑑》這本簡明易懂的書,適合讓孩子對照現象與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分類。搭配教科書內容,如珍珠奶茶、茶葉調查等素材,我設計了一整套提問與觀察的框架,讓孩子從問題出發,再回頭思考行動的必要性與影響力。 🎤 社區走讀與真實對話:拜訪里長的驚喜 帶孩子實際走訪社區時,他們問出盆栽為何密集、老人共餐的真實原因,甚至拋出移工與公共安全的議題。我驚訝孩子的敏銳觀察,也感受到地方人士的回應深度。這樣的真實對話,不只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也讓他們理解「生活即政治」的含義。 🔍 從現象到倡議:調查方法與工具應用 我設計了簡單的調查表,教孩子如何進行定點定時觀察,如何善用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