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閱讀理解力的起點,其實是識字力!|小壁虎老師的低年級閱讀教學魔法
🧠 閱讀的起點:真的是理解出了問題嗎?
在教室裡,我們常常聽到孩子說「我看不懂」。於是,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理解有問題。然而,小壁虎老師的這場分享,徹底翻轉了我的想法。她用最貼近孩子的語言、最踏實的實作經驗告訴我們:「讀不懂,未必是理解差,而是還沒識得那個字。」
她不是喊口號,她是直接帶我們從幼兒期的聽覺學習歷程,一步步走到國小識字、閱讀、再到流暢度與理解的深水區。這趟旅程,不但讓我重新認識了「識字」的價值,更燃起了對閱讀教學設計的熱情!
🧒 從口中學語,從圖中認字:識字才是閱讀的起跑線
在孩子的世界裡,語言的學習是從聽開始的。當爸媽說「玻璃杯」的那一刻,他們是透過聽覺,將這個聲音與實體連結在一起。但當孩子進入學校,要從聲音進入文字世界時,困難也隨之而來。
小壁虎老師以「玻璃杯」為例,層層拆解孩子在識字時的腦內運作——從拼音、字形辨識到語意連結,每個環節都可能出錯,而這些錯誤堆積起來,就是「讀不懂」的根源。
📚 閱讀三本柱:正確性、流暢度、識字量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教閱讀理解策略、分析文本結構、教學生畫心智圖……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他根本不認得那些字!
小壁虎老師一語點破:「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識字量不夠、拼音不熟練、字音不正確,通通會讓孩子無法理解。而要提升理解力,首先要強化的是「正確地讀」、「流暢地讀」,而非一味地塞閱讀策略。
✍️ 超吸睛的識字筆記本:讓每一個部首都有故事
聽到「文字筆記本」,你會想到死板的抄寫?錯!在小壁虎老師班上,孩子的筆記本是探險地圖,是寶藏圖鑑,是語文學習的樂園!
她用口紅幫學生印出嘴巴的「口」,從「女」的跪姿講到「子」的哭臉,從三點水的故事說到「水」取三滴變偏旁……孩子不是硬背,而是用故事記、用圖像理解、用感官記憶學字,學習力自然大爆發!
🧪 從閱讀到實作:學習吧語音辨識神器登場!
「老師,我會了!」這句話,不再是靠直覺感覺,而是靠數據說話。
她分享了如何透過「學習吧」語音辨識工具,蒐集每一位學生的朗讀正確率與流暢度數據。孩子不只是練朗讀,更是透過反覆錄音挑戰自己、從紅燈衝到綠燈,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語文門檻。
最關鍵的是:老師不只會用,更會「解讀」數據,從錯字類型看出孩子的識字盲點,進而量身打造學習策略。
🧩 閱讀不是「靜靜地坐著翻書」而已
在低年級教室裡,閱讀不是靜靜的。孩子動來動去、一直換書、讀出聲音……這些在我們眼中或許是「不安分」,但在孩子的學習歷程中,卻是真實且必要的過程。
小壁虎老師呼籲:「不要禁止他們出聲朗讀、動來動去、看圖不看字,因為這就是他們學習的樣子!」
💡 一切,從練朗讀開始:讓語文力扎根在每個孩子心裡
整場分享聽完,我只想大喊:「識字力不是國語老師的事,是每個科目的事!」數學題目看不懂?先從讀出題目聲音開始。國語課預習沒成效?先讓他用語音辨識平台唸一唸再說!
這不只是閱讀起步走,這是教學回歸本質的起點。謝謝小壁虎老師,用教室裡的日常實作與超接地氣的例子,給我們一劑扎實又熱血的閱讀教學針!
❤️ 喜歡我們的課程嗎?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YouTube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