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閱讀策略」標籤的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閱讀起步走:一節課推一套書的閱讀教學魔法

圖片
閱讀起步走:一節課推一套書的閱讀教學魔法 📚還有這種書?一節課推一套書的魔法 你有沒有聽過學生驚訝地說:「老師,這種書天底下竟然有?」這不是誇張的驚嘆,而是我在推動閱讀時,親身經歷的場景。曾經有個孩子看到我在看麵包教學書,就驚訝到不行。他們從沒想過書不只是圖畫書,還有教做麵包的、語文教學的、甚至是簡體字版本的!那一刻我深刻體悟:我們得創造機會,讓孩子遇見不同的書。 🎯從課綱出發,用指標設計課程 閱讀課不能只是隨性地講故事,更要對應到課綱。我參考國語文課綱中的閱讀學習表現指標,自行將其分類並串聯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從「大量閱讀」、「參與閱讀社群」到「認識多元文本」,每一項指標我都嘗試在課堂中達成。這不只是圖書館課的任務,更是每位導師都能參與的語文教育。 📖從繪本到橋樑書:讓孩子跨出閱讀舒適圈 低年級孩子慣看繪本,但當我們引導他們進入橋樑書時,挑戰也就來了。我會以「歸納法」讓孩子先體驗再統整:給他們簡單、字大、薄薄的一本橋樑書,計時閱讀10分鐘,再與繪本比較,歸納出什麼叫做橋樑書。從插圖變少、字變多、排版變化,到開始出現目次與摺口,孩子的觀察力與專注度大大提升,學會不排斥字多的書,是邁向末讀與大量閱讀的重要一步。 🛠閱讀技巧小教室:跳過也是一種智慧 大量閱讀的門檻不只是興趣,還有技巧。我分享自己孩子的故事:女兒懂得從目次挑章節先讀再整合,兒子則靠著與爺爺討論劇情,慢慢讀完一本無注音的書。我教孩子們四招「破解不懂的詞」:看部首、重讀上下文、略過再繼續讀,甚至搭配恩賜貼任務,讓他們記錄不懂的詞並嘗試自己推理。這不只是提升閱讀量,更是讓孩子有信心面對陌生文本的關鍵! 📚閱讀推推推!用活動讓書飛出書架 每一節課我都會推一套書。從橋樑書開始,到「故事摩天輪」、知識類繪本如《螞蟻》,我用KWL策略讓孩子先說出既有知識、提出問題、再透過閱讀學習單完成理解與筆記。圖書館的書架上,書常常一節課後就空了。這不是我多厲害,而是孩子真心被激起了閱讀的渴望。 🏪學生書店開張:主題式閱讀初體驗 我設計了「主題書專賣店」活動,每組學生要找書、決定主題、佈置書店、寫宣傳標語,還能讓同學用點點投票人氣書店。從「貓咪館」、「六大類食物店」、「過去的人做了什麼事店」,孩子們透過策展、...

【居久屋課程筆記】閱讀理解力的起點,其實是識字力!|小壁虎老師的低年級閱讀教學魔法

圖片
🧠 閱讀的起點:真的是理解出了問題嗎? 在教室裡,我們常常聽到孩子說「我看不懂」。於是,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理解有問題。然而,小壁虎老師的這場分享,徹底翻轉了我的想法。她用最貼近孩子的語言、最踏實的實作經驗告訴我們:「讀不懂,未必是理解差,而是還沒識得那個字。」 她不是喊口號,她是直接帶我們從幼兒期的聽覺學習歷程,一步步走到國小識字、閱讀、再到流暢度與理解的深水區。這趟旅程,不但讓我重新認識了「識字」的價值,更燃起了對閱讀教學設計的熱情! 🧒 從口中學語,從圖中認字:識字才是閱讀的起跑線 在孩子的世界裡,語言的學習是從聽開始的。當爸媽說「玻璃杯」的那一刻,他們是透過聽覺,將這個聲音與實體連結在一起。但當孩子進入學校,要從聲音進入文字世界時,困難也隨之而來。 小壁虎老師以「玻璃杯」為例,層層拆解孩子在識字時的腦內運作——從拼音、字形辨識到語意連結,每個環節都可能出錯,而這些錯誤堆積起來,就是「讀不懂」的根源。 📚 閱讀三本柱:正確性、流暢度、識字量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教閱讀理解策略、分析文本結構、教學生畫心智圖……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他根本不認得那些字! 小壁虎老師一語點破:「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識字量不夠、拼音不熟練、字音不正確,通通會讓孩子無法理解。而要提升理解力,首先要強化的是「正確地讀」、「流暢地讀」,而非一味地塞閱讀策略。 ✍️ 超吸睛的識字筆記本:讓每一個部首都有故事 聽到「文字筆記本」,你會想到死板的抄寫?錯!在小壁虎老師班上,孩子的筆記本是探險地圖,是寶藏圖鑑,是語文學習的樂園! 她用口紅幫學生印出嘴巴的「口」,從「女」的跪姿講到「子」的哭臉,從三點水的故事說到「水」取三滴變偏旁……孩子不是硬背,而是用故事記、用圖像理解、用感官記憶學字,學習力自然大爆發! 🧪 從閱讀到實作:學習吧語音辨識神器登場! 「老師,我會了!」這句話,不再是靠直覺感覺,而是靠數據說話。 她分享了如何透過「學習吧」語音辨識工具,蒐集每一位學生的朗讀正確率與流暢度數據。孩子不只是練朗讀,更是透過反覆錄音挑戰自己、從紅燈衝到綠燈,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語文門檻。 最關鍵的是:老師不只會用,更會「解讀」數據,從錯字類型看出孩子的識字盲點,進而量身打造學習策略。 🧩 閱讀不是「靜靜地坐著翻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