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06:教室看世界~你所想不到的國際數位教育

打開教室看世界:國際教育不必花大錢的實踐法

教室裡的世界之窗:一場無需出國的國際教育革命

開啟視野的起點:教室也能看世界?

大家好,我是阿亮校長。這一集《噗噗聊聊》,我們邀請到超有經驗、超有熱忱的國中英文老師——來自新北市立二重國中的吳美玲老師!她帶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教育視野之窗——「不用出國,也能做國際教育」。


國際教育,不一定要花錢!

「不用花錢」這幾個字,聽起來很夢幻,但在美玲老師的課堂上,它是真實運作的教育理念。她運用數位載具,如 iPad、Webcam,搭配 Skype、WhatsApp 等通訊工具,讓學生與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烏克蘭、肯亞等國的同齡人進行視訊交流。

特別的是,她並不偏向先進國家,反而刻意與經濟條件較差的國家鏈結。這樣做的目的很單純——讓台灣的學生看到世界的多樣性,並反思自身的幸福與資源。


學習不只是語言,更是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在我們的想像中,國際教育就是要練英文。但美玲老師讓我們看到更多可能。學生不只是學語言,更是學「理解」與「同理」。

她分享肯亞學生在太陽底下、用再生紙畫圖,與我們在冷氣教室用72色雄獅彩筆作畫,形成強烈對比。這些對比,正是孩子們成長中最難得的震撼教育。他們不再只是接受教育,而是開始「反思世界」,學會珍惜,學會尊重。


從線上連結到國際姊妹校,關係也是慢慢經營的!

「姊妹校不是一見鐘情,是談戀愛後才結婚!」美玲老師笑說。這句話實在太精闢!

國際交流計畫不是一開始就訂機票、辦護照,而是從一次次主題式的線上合作開始,逐漸建立默契與信任,才有可能進一步締結姊妹校。這樣的過程,不只是行政流程,更是教育關係的深度培養。


SDGs 與國際行動:讓學生成為改變世界的小尖兵

除了文化體驗與語言學習,美玲老師更強調與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結合。無論是分享人權的詩歌,還是針對 SDGs14(海洋生態)、SDGs11(永續城市)設計主題課程,學生都得實地調查、做簡報、上台報告,還要和外國學生進行討論。

這不只是知識學習,更是能力的實踐與培養。學生從中強化英文溝通能力、簡報製作技巧(Canva、PPT、Google Slides),以及跨文化的合作思維,這樣的「活教育」,哪裡還只是教室裡的學科課?


科技與教育的完美合奏:生生用平板計畫的價值

說到這場教育變革的催化劑,不得不提到教育部推行的「生生用平板」計畫。雖然美玲老師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摸索數位教學,但平板的普及,無疑為國際教育注入強大助力。

透過 Quizizz 等平台,學生不只與外國學生PK SDGs 知識,還能設計互動問答、即時反饋,讓教室變得活潑又有深度。


這一集真的讓我深深感動。國際教育不是錦上添花的活動,而是一場真實的生命啟發。透過美玲老師的分享,我們看見了教學的更多可能,也相信每位老師、每個教室,都有機會打開世界的大門。

如果你是老師,或對教育有熱情的人,千萬別錯過這樣的契機!讓我們一起把世界帶進教室,讓每位學生都有勇氣與能力走向世界。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也歡迎分享這篇文章給身邊正在摸索國際教育的夥伴們。讓更多人知道:「國際教育,從不遠,從教室開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