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說明文教學實務分享:教孩子說清楚講明白的秘密武器

✍️ 從課堂經驗出發:我與說明文的教學相遇

說明文,這四個字對我來說,曾經是個教學地雷。記得第一次從低年級轉教中年級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明文到底怎麼教?」以前教習作、寫句子還可以照本宣科,但說明文講求條理、邏輯與精準,怎麼樣讓學生能讀懂、寫好,完全是一門藝術。

也因此,我決定不只教課文,而是要真正帶孩子「讀懂結構、說清楚重點、寫出思路」。



📚 說明文是什麼?我們一起來定義

我總是從孩子熟悉的日常出發,帶他們發現其實說明文無所不在:百科全書、食譜、站牌、公車路線圖……這些都是說明文本。那為什麼課本裡的說明文看起來這麼「硬」?

我引用了張傳章教授的定義:說明文是一種用清楚、理性、客觀的方式,介紹一個事物或解釋一個現象。這也讓我們可以把說明文分成兩種:

  • 事物性說明文:介紹「它是什麼」。

  • 事理性說明文:解釋「為什麼」。

一樣是說明文,但焦點、結構與語言特徵,完全不一樣。



🧠 文體辨識:說明文 vs 記敘文 vs 議論文

很多老師問我:怎麼教孩子分辨這些文體?我最愛引用的那句話:

「你說我說都一樣的,是說明;你說我說都不一樣的,是議論。」

而繼續文呢?寫的是自己經歷的事,情感主觀、有對話、有人物互動。最簡單的比較方式就是:是否著重個人情感抒發?是否出現客觀知識解說?

像《石虎的告白》用了第一人稱敘述,但內容是介紹石虎的特性,那就仍是說明文。



🧩 教學設計的核心:結構與寫法並重

從課綱出發,中年級教事物性說明文,高年級進入事理性。中年級重視「介紹一個東西」,高年級則進一步強調「原因、過程與結果」。

所以我在教學上,會先引導學生看懂:

  • 文章結構:總分總、時間順序、空間組織、因果關係、分類條列。

  • 寫作手法:定義、描述、數字、舉例、比較、因果、分類、譬喻等八種。

這些策略,不是讓學生背,而是透過文本去「發現」它的存在與運作方式。



🧪 從珍珠奶茶到兵馬俑:讓說明手法變有感

我最愛用「珍珠奶茶」做說明文教學範例:

  • 「珍珠奶茶是一種加入……」→ 定義

  • 「喝起來軟中帶 Q……」→ 描述

  • 「一杯約含 15 顆方糖」→ 數字

  • 「就像看電影配爆米花」→ 譬喻

  • 「手搖飲店暴增因為天氣熱」→ 因果

  • 「有冷熱、加料等種類」→ 分類

這種方式,學生秒懂說明手法的差別!而後,我再帶他們看課本的例子,例如《建築界的長頸鹿》就是分類與描述,《珊瑚白化》用的是因果說明。



📈 教會學生抓住輔助說明的力量

說明文不只看文字,我強調三件事:

  • 主體結構:文章段落的安排

  • 說明方式:改成段落文字的表達技巧

  • 輔助說明:圖表、圖片、表格、文字框

每次上課我都會設計活動讓學生找出「這張圖配哪段文字?這張表是為了說明哪句話?」讓學生理解,輔助元素不是裝飾,而是理解的關鍵。


📝 從讀懂到寫好:寫作訓練的四步走

我讓學生從「課內閱讀 → 新制圖統整 → 延伸寫作」四步驟練習:

  1. 讀課文,找出結構與寫作方式

  2. 用心智圖整理段落重點與分類邏輯

  3. 閱讀延伸文本(觀日報、雜誌等)

  4. 根據圖像資料寫出自己的說明文

並搭配評量表,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否有做到「清楚、具體、條理分明」,這樣一來,說明文不再是「死知識」,而是「能輸出」的能力。



🧰 備課心法:如何觀察說明文的教學重點?

每次備課,我都用這幾個問題檢查自己是否掌握文本:

  • 課名與小標是否點出重點?

  • 圖片或表格有無補充或強化哪個段落?

  • 結構是總分總?分類?時間順序?

  • 使用了哪些說明方式?(最好記下關鍵詞)

  • 哪些輔助說明可轉化為教學活動?

當你能回答這些問題,就能設計出一堂有深度、有策略、有學習輸出的說明文教學課!



🎯 喜歡我們的課程嗎?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 YouTube 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