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21.小壁虎全招啦:替未來節省時間(下)【小壁虎全招】
在忙碌的教學與生活中,我一直在尋找能讓自己更有效率、減少分心的方法。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也經歷過瞎忙、拖延與分心的掙扎。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替未來節省時間」這條路上,如何透過筆記管理和標籤系統,讓工作與生活變得更輕鬆的具體做法。
從「間歇筆記」開始,克服分心與拖延
我在YouTube頻道上學到一個叫做「間歇筆記」的方法,這對我這種容易分心的人來說,幫助非常大。工作時,我常常在從一件事切換到另一件事的過程中分心,比如突然想滑手機、看Facebook或處理信件。其實這個切換過程大約需要七到八分鐘,如果沒有好好掌握,很容易就被外界干擾。
「間歇筆記」的做法是:當我完成一項工作,比如說點完公文到下午兩點半,我會在筆記本上寫下「兩點半公文點完了,接下來我要開始做簡報」。這句話既是自我激勵,也是一種提醒,讓我不會忘記接下來的工作重點。這樣的書寫方式,幫助我立刻銜接下一件事,避免因為分心而浪費時間。
此外,我還會在待辦事項清單中,畫上一條「截止線」,標示今天預計完成的任務數量,並在旁邊寫上「可以去聊天了」這樣的鼓勵話語。這不僅幫助我掌握工作進度,也讓我在完成目標後,能心安理得地放鬆。
空白筆記本的魔力:靈感與臨時事項的收納
我使用的紙本筆記本沒有固定的日期或格子,完全是空白的。這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很難用預設格式的筆記本,有時候靈感一來,我需要在旁邊隨手寫下想法,不會立刻去處理或分散注意力。
舉例來說,當我在做一個課程簡報時,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我就會馬上寫下來,等到真正要製作簡報的時候,再回頭看這些靈感,避免中斷當下的工作流程。
同時,當遇到臨時被打斷的狀況,比如小朋友突然來問借書證,我也會把這些雜事寫在筆記本的空白頁上,等到有空的時候再集中處理,這樣能避免被打斷後忘記該做的事情。
數位筆記的優勢:用Notion管理複雜任務與內容
除了紙本筆記,我也大量使用數位筆記來管理我的教學與工作內容。這些數位筆記主要放在Notion裡,因為它不僅可以記錄任務,還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情,這是我選擇Notion而非其他筆記軟體的最大原因。
以我負責的畢業典禮準備為例,過去我會分散在多個Word檔案中管理通知、流程、物品準備等,結果常常找不到檔案或內容重複。現在我把所有相關資料整合到Notion的任務筆記本中,並用碎念式的方式記錄所有想到的事項。
我會分四個主要標題來整理:
- 目前的現況與任務狀態,例如通知老師、確認參加學生人數。
- 需要解決的問題,像是學生服裝、走路路線等細節。
- 具體的行動計劃,例如擬定通知單、準備畢業證書。
- 特殊備註,記錄特別的狀況或反省,比如這次沒有收到住宿費,下次是否還要繼續合作。
這樣的系統讓我明年再接手類似工作時,可以直接複製、修改並延續去年的資料,省下大量的準備時間。
標籤系統的靈活應用:多角度快速搜尋與篩選
Notion的另一項強大功能是標籤系統。我會根據課程年級、課綱指標、教學策略等不同角度,為筆記加上標籤。這樣在整理課程或尋找特定內容時,可以快速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資料。
例如,我想找符合特定課綱指標的課程內容,只要用標籤篩選,就能立刻看到相關課程,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讓課程設計更有系統性。
教學研習管理:詳細記錄聯絡與課程規劃,避免遺漏
講師的研習管理往往是個容易遺漏細節的工作,尤其是研習計畫往往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前就敲定,過程中容易忘記重要訊息。
因此,我會特別建立一個研習筆記本,記錄以下四大重點:
- 聯絡來源:記錄是誰聯絡我、用什麼管道(mail、Line、Facebook)聯繫,還會截圖保存,方便日後查找。
- 聯絡內容:包括討論的課程內容、交通費、住宿費等細節,確保不遺漏。
- 課程規劃:記錄課程設計的想法、簡報使用等,方便未來再次使用或微調。
- 特殊備註:例如主辦單位是否給住宿費、老師的反饋與心情,做為未來合作的參考。
這種細膩的管理方式,讓我避免因為資訊遺失而影響教學質量,也幫助我找回過去被忽略的鐘點費,曾經因此追回三筆款項。
替未來節省時間的心得與建議
經過六年的行政與教學經驗累積,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輕鬆,因為很多事情不再需要用大腦去記憶,而是透過系統化的筆記與標籤管理來處理。大腦應該用來思考,而不是當作記憶的倉庫,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我知道自己的弱點是容易分心、想到什麼就想做什麼,因此我特別設計了這套筆記系統來幫助自己,讓工作流程更順暢,生活也更有節奏感。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教育工作者,也適合任何想要提升時間管理效率的人。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筆記不只是記錄,更是為未來節省時間的利器。每一次的筆記都是為下一年、下一次的工作做準備,累積起來,會讓你越來越輕鬆,越來越有掌控感。
結語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啟發你開始建立自己的筆記系統,無論是紙本還是數位,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記得,管理好你的工作與生活節奏,才能有更多時間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記錄與整理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分享,歡迎持續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在教育與生活中找到更好的節奏與方法。
喜歡噗噗聊聊嗎?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及Podcast的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