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29. 新書報報:歡迎光臨,諺語動物園 ft. 阿德蝸
我是丫亮笑長,這一集在噗噗聊聊我很開心邀請到兒童文學作家阿德蝸老師,來聊他的新書《歡迎光臨,諺語動物園》。在噗噗聊聊的錄製中,我和小壁虎老師一起跟阿德蝸討論創作靈感、圖鑑出身如何影響童書寫作,以及如何把成語諺語、閩南語與動物科普巧妙地融合成一本文字與圖像都好玩的書。
為什麼我要在噗噗聊聊介紹這本書?
在噗噗聊聊,我們喜歡把教學現場的故事帶到更多朋友面前。阿德蝸老師的這本《歡迎光臨,諺語動物園》不只是一本童書,它結合了文學、方言文化和科普知識——這種跨域融合正是我在噗噗聊聊想鼓勵的類型。阿德蝸在節目中說過:「寫作靈感多半來自生活經驗」,而這本書的內容也確實來自他多年的調查、連載與教學實踐。
書的核心:諺語、動物與真實的科普精神
阿德蝸老師在噗噗聊聊裡特別強調一點:雖然童話可以想像,但科學與動物的事實不應隨意扭曲。他的圖鑑寫作背景讓他寫童書時保持科普的嚴謹性。這本書在每篇動物故事之後,還附有動物圖卡與「成語/諺語補給站」,把故事中的諺語、成語解釋、例句與動物知識做整理,讓孩子不只是讀故事,也能學到正確的自然知識與語言用法。
在節目裡我們聊到許多有趣的例子:孩子畫螞蟻搬食物常畫成用「手」抬東西,這其實是動畫或卡通的誤導。阿德蝸老師說他會在看稿或看插圖時特別留意這種「畫錯的知識」,並提醒插畫家改正,因為孩子看多了就會以為那是真的。這種對細節的堅持,是我在噗噗聊聊非常欣賞的創作態度。
故事示例:忘恩負義的老鼠與諺語的運用
第一篇《忘恩負義的老鼠》是整書的開篇,阿德蝸在噗噗聊聊說明為何把老鼠放在這個主題:有些動物天性偏正向,就不適合放負面特質;而老鼠可以承載「忘恩負義」、「因禍得福」等諺語與成語的教學情境。故事中老鼠向著墨鳥求助,卻因誤會懷恨在心,書中就把台語諺語「報老鼠冤」等詞句融入情節,並在文字上用顏色標示、在後面補上例句,幫助小朋友理解「這句諺語可以在哪種情境用」。
從圖鑑到童書:跨域寫作的養成與挑戰
阿德蝸老師的寫作路不是一蹴而就:他曾寫蝸牛與貝類圖鑑,因為一次教育部的科教計畫與實務調查,他把報告做成圖鑑,出乎意料被出版社看見,開啟了他之後持續出版的道路。在噗噗聊聊中他提醒大家:「不要小看你曾經努力過的每一件事情」,正是這些累積讓機緣到來。
圖鑑寫作者通常需有科普背景,但阿德蝸老師坦言自己沒有相關科系背景,他靠興趣和大量查證、朋友協助來完成書稿。這讓我在噗噗聊聊感到振奮——教育現場不怕沒有資源,怕的是沒有人願意開始做。
教學上的應用建議(我給老師的三個實務方向)
如果老師們想把《歡迎光臨,諺語動物園》帶進班級,我在噗噗聊聊節目中總結了幾個實務方向,方便在自然與國語課交錯運用:
- 把書先當成動物故事共讀:先讓孩子享受故事,不要立刻做語言檢測或考題,閱讀情境先建立故事感受。
- 從成語回到諺語:讀完故事後,引導孩子找出文中成語、台語諺語,並嘗試用成語替換或找相似成語,學習語彙互換與語感。
- 動物圖卡做科普延伸:利用書後的動物資料卡做小組報告或查證活動,培養孩子比對圖文與查證的習慣。
在噗噗聊聊裡我特別強調:教學要有步驟,從故事到語言再到科普,循序漸進才能讓孩子真正吸收。
給寫動物故事的小作者(尤其是小學生)的建議
在噗噗聊聊中我們也討論到學生常寫的動物故事出現「我與動物」或「動物與我」的困境。阿德蝸給了很實用的建議:寫動物故事時,可以把自己化為那隻動物,完全進入動物視角;若要寫自己的經驗,把自己想像成動物去書寫,避免同時出現多個人類角色影響故事純度。這個技巧簡單卻能讓學生的想像更加飽滿、角色化更明確。
創作心法:背誦的力量與跨界整合
阿德蝸在噗噗聊聊裡分享自己如何從背誦課文、唐詩宋詞累積語感,進而在寫作時能「出類拔萃」。他說背誦不是死記,而是建立底蘊,當時機到來,這些素材會自然而然浮現。除此之外,他也強調把科普與文學結合是一個挑戰:科普要準確、文學要有想像,兩者要取得平衡,這也是他在創作《諺語動物園》時不斷嘗試的方向。
結語:為什麼我推薦這本書?(來自噗噗聊聊閱後感)
我在噗噗聊聊介紹阿德蝸老師的《歡迎光臨,諺語動物園》,不是因為它只是一本新書,而是因為它呈現了我相信的教育能量:把文化(諺語、方言)、科學(動物知識)和文學(故事想像)整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可以在課堂上實際操作的教材。無論你是老師、家長還是喜歡閱讀的孩子,這本書都能帶給你不同的學習角度。
最後,感謝阿德蝸來到噗噗聊聊分享他的創作過程與教學想法。如果你也喜歡我們在噗噗聊聊談的這類內容,歡迎把這一集推薦給同事與朋友,讓更多教學現場因為好書、好想法而被點亮。
喜歡噗噗聊聊嗎?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及Podcast的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