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28:新片上映 — 我帶你踏上《看見家鄉的旅程》Feat 陳志漢
前言:為什麼我要把這段拍攝經驗說出來
我是陳志漢,這次很榮幸成為噗噗聊聊節目的來賓,與阿亮校長和小壁虎老師一起聊我這部新片《看見家鄉的旅程》。我花了近四年從側面跟拍看見家鄉這個計畫,完成了被稱為「紀錄片的紀錄片」——把孩子拍片的過程和大人們運作的複雜關係,一起記錄下來。今天來到噗噗聊聊,我想把那些拍片時的有趣片段、艱辛細節,以及我對於教育、資源與理想之間拉扯的心得說清楚,也邀請你和我一起走一遍這段旅程。
計畫的起點與規模:從2019到2023
這個計畫不是一拍就完成的。我在2019年開始跟拍,2020年是我拍得最多、印象最深的一年。看見家鄉的核心概念是「透過小朋友的眼睛看見自己的家鄉」,而實作方式就是帶孩子們去學拍紀錄片。短句說明很簡單,但要把它落實在學校、在暑假活動、在多所基地學校上,就非常耗人力與資源。
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每年向企業募款,並安排大約八所基地學校參與。對企業來說,八所學校、五十幾個孩子,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小;但對協會而言,這是一年的人力投入和心血。尤其在2020那年,我跟著協會跨全台走訪八所學校、參加啟動的相見歡、做前期拜訪、指導老師與隊伍——每一項都不是輕鬆的任務。
拍攝現場:孩子、口罩與聲音的天敵
拍紀錄片當然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過去我們常說拍片的天敵是救護車或垃圾車,因為噪音會破壞現場收音;但在疫情期間,口罩也成了新敵人:一堆人戴著口罩,你根本看不清誰是誰,對於我這樣要捕捉個別表情與互動的導演來說,很多畫面都失去了辨識度。
所以2021、2022年即使協會仍在做活動,鏡頭裡的許多素材都戴著口罩,對於講述「個人故事」的紀錄片來說,視覺與情感的呈現受到限制。這讓我在剪接時有很大的取捨,也更堅定我把2020年那一屆作為本片主線的選擇。
拜訪學校與挑選「真心人」:不是每一份申請都是承諾
協會的作法是先收申請,然後去學校拜訪。拜訪看似簡單,實際上是為了確認學校是否真的理解這個計畫要付出的工作量與責任。有趣的是,協會曾碰到某些山區學校已經提出申請,但在到場說明完整流程後,校方直接拒絕——原因並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他們誤解了計畫裡的資源分配,有些校長看到計畫書裡的金額,以為那是「可以拿到」的款項,於是先申請再說。
這暴露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資源有限、期望卻常常被放大。對協會而言,找到願意一同承擔、真心投入的師長與校長,比拉更多名單更重要。
理想與現實的拉扯:KPI、企業贊助與教育的邊界
在拍攝與協調過程中,我最常看到的矛盾是:理想與現實的拉扯。很多年輕的隊輔或是投身的志工,他們抱著理想來到現場,期待用作品改變世界;然而資金來源常常有企業期待,企業會問:「你們的影響力是多少?能看到媒體報導嗎?明年我還要不要繼續贊助?」這讓民間團體不得不考量如何做出可量化的成果,導致有時不得不朝著「對外展現」做取捨。
我在片中引用了「英雄旅程」作為2020年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挑戰、挫折與成長。這不只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大人、志工、隊輔與協會工作者。我想呈現的是:即便外在有壓力與妥協,過程中仍有人性的溫度與真誠的努力。
大咖的出現:媒體效應與意外的互動價值
為了擴大影響力、吸引媒體關注,協會會邀請資深媒體人或業界大咖到場。他們的初衷是帶來曝光與經驗交流,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大咖」在孩子面前往往變成另一個「老師」:他們不是被服侍,而是去服侍孩子,帶著他們跑步、去海邊、實際參與對話。這樣的互動,對孩子來說,帶來的遠比單向授課還要深刻。
人物聚焦:郭郭與三巨頭的故事
在片中,我把焦點放在幾個關鍵人物上:例如郭郭,一位多年擔任小隊輔的青年;他帶著複雜的家族背景(父親或阿公是澎湖人),回到澎湖執行任務,其實是一場自我療癒與理解父輩的過程。我也記錄了像小黃老師、阿亮校長與蘇老師等人,他們是這個計畫的推手、也是承擔者。透過他們的互動,我想讓觀眾看到一個不是只關於孩子成長的故事,而是整個社群如何一起承擔、調整與學習。
放映資訊與延續可能性
這部片完成後,我們安排了特映會:9月13日下午2點在成大的格致堂,以及9月20日在澎湖的井垵曬漁場(露天放映,免費)。我希望觀眾看完,不只是被孩子的作品感動,更能體會背後那群在暗處努力的成人心血。也希望企業、教育現場以及一般社會能再思考:那些有意義、但規模小、需長期經營的教育計畫,如何獲得穩定支持?
結語:我希望你看見的不只是影片
做這部片的過程讓我思考很多:紀錄片究竟是要保留純粹的理想,還是要一些妥協來換取持續支持?我的答案是複雜的,但我傾向相信一件事——只要還有人願意回到孩子身邊,用影像去傾聽與紀錄,那麼這件事就值得繼續。噗噗聊聊給了我一個機會,把這段旅程分享出來,也讓更多人理解這類計畫的難度與價值。
如果你有興趣來看這部片、或是想了解我們如何在學校推動類似的媒體教育,歡迎來特映會與我們面對面討論。我在片中和現場說了太多自己的觀察,期待你看完後能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哪怕只是多一分理解,也足夠了。
喜歡噗噗聊聊嗎?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及Podcast的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