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20. 教學好幫手:數位教科書的大小事 ft. 吳萬萊

在這個數位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教育也隨之面臨巨大的變革。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數位教學與教材發展的工作者,我很高興能分享自己在翰林出版社數位部的經驗,談談數位教科書的發展現況、挑戰與未來趨勢,特別是人工智慧(AI)在教科書中的應用,如何幫助老師與學生更有效率地教學與學習。

從大眾傳播到數位教學:我的職涯轉折與契機

我本身大學時期主修大眾傳播,原本是廣播電視系學生,後來雖然離開了傳播圈,但這段學習歷程讓我對科技發展保持高度關注,也培養出良好的溝通與分享能力。退伍後,我並沒有選擇成為記者,而是直接進入出版社工作,當時正值推廣課程標準的時期,這讓我有機會從課程研究一步步走向教材編寫,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在出版社的這段時間,我學習了許多課程設計的理論,並嘗試將這些理論應用到教材的設計上。這個過程非常寶貴,因為教材設計不只是知識的堆砌,而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組織與評鑑機制,才能真正幫助教學。這段經驗也為我後來轉入數位教學平台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數位教科書的發展歷程:從紙本到光碟,再到AI

台灣的教科書發展歷史悠久,從早期的紙本教科書,到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教學光碟,再到現在的數位教科書,每一步都伴隨著科技的演進。最初的數位教科書多是將紙本內容以PDF或JPG格式呈現,配合簡單的工具列,讓老師可以像使用電子白板一樣做筆記或標註。

後來,數位教科書開始整合更多網路資源,如網頁連結、音檔、動畫,甚至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先進技術,讓教材更生動多元。這些豐富的資源不僅方便老師備課,也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更多互動與體驗,提升學習效果。

教科書編寫的挑戰:如何讓教材符合課綱與教師需求

在台灣,教科書必須依照教育部的課綱編寫,這是教材設計的核心。課綱清楚列出國民應具備的能力,出版社與老師就要依此設計教材,讓教學目標明確且一致。

然而,老師的教學習慣與學生的學習狀況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材設計具備多元性與彈性。翰林出版社提供完整的學習產品組合,涵蓋課本、習作、教師手冊、測驗卷等,並逐漸推出數位產品,包含老師端與學生端的數位教材,方便家長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

我們在設計數位教科書時,特別注意哪些是教學的核心內容必須保留,哪些是老師可以依需求選擇使用的附加資源,避免讓老師感到負擔過重。畢竟,老師不可能全部資源都用完,選擇合適的工具與內容才是關鍵。

數位教科書與AI教科書的差異與未來展望

目前我們所稱的「數位教科書」,主要是將教材數位化,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與工具;而「AI教科書」則是結合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個人化、適性化的學習建議。

AI教科書的願景是讓教學更加以學生為中心,透過大數據分析與生成技術,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並且給予針對性的引導,甚至模擬「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引導學生思考而非單純記憶。

這樣的改變不僅是教材形式的轉變,更會帶動教學方法的革新。老師將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教練」,利用AI提供的數據與工具,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

數位教科書的經濟挑戰:免費使用背後的支持與壓力

目前,大多數數位教科書對老師免費開放使用,這固然便利了教學,但也對出版社造成相當大的經濟壓力。出版社必須仰賴紙本教科書、參考書等其他收入來支撐數位教材的開發與維護成本。

例如,每個月光是讓老師上網下載教材、維護系統就需要投入數十萬元。政府對教科書的定價也有規範,目前一頁教科書約定價極低,這與市面上空白筆記本的價格相比,其實非常低廉,卻承載著龐大的教學價值。

我認為,數位教科書與紙本教科書應該並進,兩者各有優勢,紙張的便利與數位的互動性結合起來,才能讓教育更全面發展。

政策與標準制定的重要性:借鑒國際經驗,推動本土發展

從國際角度看,像香港、日本、韓國等地已經開始制定明確的數位教科書和AI教科書政策與標準,這對產業發展與教育推廣非常關鍵。台灣也需要政府在基礎建設、平台規範、格式統一等方面提供支持,讓不同載具(手機、平板、電腦)都能順利使用教科書資源。

此外,政府也應該與產業協力,推動教育數位化,避免出現過度依賴單一出版社或技術的問題,確保教育資源的公平與多元。

面對AI時代,教育該如何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AI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目標。過去以記憶與背誦為主的教學,已經不再適合未來的需求。現在學生可以透過AI快速搜尋並整理資訊,教育更應該著重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與創新能力。

因此,課綱與教材都應該做出大幅度調整,從以往10年為單位的修訂,縮短到幾個月就要更新,才能跟上科技的節奏。老師也需要持續進修,掌握新工具與教學理念,避免成為「考古學家」般教授過時的知識。

我相信,未來的老師會是數據分析師與學習教練,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迎接未來的挑戰。

結語:攜手共創數位教學新時代

作為一名出版社的數位部經理,我深刻體會數位教科書推動的艱辛與使命感。這不只是技術和內容的結合,更是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政策制度的整合。只有出版社、老師、政府三方合作,才能真正打造出適合台灣學生的數位教材生態系。

我期盼未來能看到更多AI教科書的落地,讓老師備課更輕鬆,學生學習更有效率,也讓台灣教育在數位浪潮中保持競爭力與創新力。

最後,也希望各位老師與教育工作者能夠善用現有的數位教科書資源,持續學習與探索,讓教學充滿活力與智慧。

permalink: https://bit.ly/EP120-PuPuChatChat

Tags: 噗噗聊聊, 數位教科書, AI教科書, 教育科技, 教學資源

喜歡噗噗聊聊嗎?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及Podcast的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噗噗聊聊粉絲專頁https://bit.ly/PuChatFB

噗噗聊聊Youtubehttps://bit.ly/PuChatYT

噗噗聊聊Podcast:https://bit.ly/PuChatPodcast

ㄚ亮笑長練功坊Blog:https://bit.ly/aliangblo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