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任務導向的教學設計2(圖書資訊利用教育)

延續任務導向教學!讓思考不再無聲無息,教學設計第二彈熱血登場!

嘿!各位教育界的真愛夥伴們,感謝你們再次蒞臨「居久屋微醺夜」課程!我知道今天有好幾場精彩對打,能選擇來這裡的,絕對都是對教育充滿熱情的靈魂!延續上個月熱烈迴響的「任務導向教學設計」,今天,我要帶來第二集,準備好跟我一起讓課堂再次燃起來了嗎?

上次我分享了兩招心法,還記得嗎?第一招是「拆解教學流程,轉化為學習任務」,讓孩子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而是主動出擊;第二招則是「觀察研究,增加自學成就感」,讓孩子在摸索中找到樂趣與自信。如果你還沒跟上,強烈建議你回去補課,保證收穫滿滿!

那今天,我希望能跟大家聊聊一個我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理念:讓思考,變得可見!你知道嗎,我們大人常常把所有思考過程都藏在腦海裡,最後只丟出一個結果。就像下雨取消行程,我們腦袋裡可能盤算了一百種備案,最後只跟孩子說:「下雨了,取消!」然後孩子就開始在地上打滾了,對吧?因為他們只知道結果,卻不知道我們背後那些曲折的思考脈絡。課堂上也是一樣,我們常常只要一個標準答案,卻忘了去傾聽孩子產生這個答案的過程,以及他們對這個答案的獨特想法。所以,我的課堂,總是想方設法,讓那些藏在腦海裡的點子,通通跑出來給大家看!

碎碎念筆記本,我的思考孵化器

我上課有個「怪癖」,就是超愛碎碎念!遇到什麼事,我都會把我腦海裡想的、思考的過程,全都念出來給孩子聽。一方面讓他們知道老師也不是萬能,也是在東想西想找解決辦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們學會,遇到問題時,透過自己這樣「碎碎念」,真的能釐清很多想法和方向!

我給大家偷看一下我的筆記本(羞)。這就是我的寶貝!每次準備課程,我都會在上面寫滿密密麻麻、有的沒的。這也是我讓自己聚焦的秘密武器。老實說,我真的是個「壓線型選手」,什麼事都喜歡壓到前一兩天才開始動手。但這不代表我沒在思考喔!其實我的想法一直在醞釀,只是還沒決定怎麼呈現。所以我的筆記本上,常常會看到不斷書寫、塗改的痕跡,這些都是我思考的軌跡。它從來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記什麼。等到真的要準備簡報時,其實我腦袋裡已經有完整的架構了,只是要把想法具體化。讓思考「被看見」,真的太重要了!因為我們的記憶力沒那麼好,很多靈光一閃的點子,常常說忘就忘。所以,我真心大推,人手一本筆記本是必須的!像千藝科技這次在科技展送的空白筆記本,我超愛!它們就是我蒐集想法的寶庫。有些想法或許當下用不到,但只要有想法,它就有可能成為未來實踐的目標!這就是我最愛的「讓思考可見」的方法。

從「殺書兇手」到「減塑行動」:引爆議題討論的擴散效應!

在課堂上,如果我們只是單純提問、聽孩子回應,他們真的學到了嗎?我不敢說百分之百。這也是我一直努力在課堂上實踐「任務導向學習」的原因。我超愛讓孩子們討論,因為在討論中,他們會聽見彼此不同的想法。但討論的設計就變得很重要了!如何讓討論聚焦,而不是漫無目的變成聊天?等一下,我就用三個課例來跟大家熱血分享!

我發現,三個人一組的小組討論效果最好!因為三個人可以聽到不同的觀點,如果有第四個人,可能就有人會開始無聊、沒事做。在學科或議題討論中,議題的設定更是關鍵。它必須與孩子們的生活相關,甚至影響他們的權益,這樣最容易引起話題!

前陣子我們圖書館發生了一起「慘案」:一本熱門書籍,被還回來時竟然濕漉漉的,而且裡面的重要圖案被割走了!這本書基本上就報廢了。雖然我們查到是哪位小朋友,他也承認了(不小心打翻紅茶),但我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宣導機會。一開始我想到的是製作海報:「愛惜書籍!不要破壞!」但憑我多年的經驗,這種宣導根本沒人會看,沒用!

於是,我決定要「引起一個話題」!我做了一張超大的海報,貼在醒目位置,斗大的字寫著:「我要尋找殺書兇手!」上面有被害書的「屍體照」——內臟被挖空,超戲劇化的!我還請Jim老師幫我寫了一篇新聞稿,用報導方式呈現:「寧靜的竹林國小圖書館近日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書屍案!」還在書櫃上展示了這本「兇殺案現場」,用小立牌警示「畫面血腥,觀看請小心!」

你知道嗎,小朋友們一進圖書館就超級好奇,紛紛圍觀討論:「天啊!太過分了吧?怎麼可以這樣?」我只要在圖書館,看到有人翻閱,就會立刻湊過去加碼演出:「對啊!超過分的,對不對?你們看!心臟都被挖掉了,圖書館的書怎麼可以這樣?」旁邊的孩子們就會附和:「對!這不是自己的書,怎麼可以!」

透過這樣的方式,我成功引起了討論的「擴散效應」!孩子們不僅知道不可以這樣做,還會去研究細節:「孟語老師,這看起來不是剪刀剪的,像用刀子割的!而且一定是高手,因為後面幾頁都沒被割到!」我故作懸疑地說:「我查了啊,但他們都不承認啊!」圖書館那幾天超級熱鬧,甚至有同學介紹別人來看「命案現場」。我覺得效果超乎想像的好!無論兇手有沒有被「再次尋獲」,我想要傳達的「愛惜書籍」議題,已經迅速在校園中擴散開來。這種議題討論,比老師們苦口婆心的勸導有效一百倍!

二年級的減塑大作戰:垃圾分類背後的水循環危機

有了「殺書兇手」的成功經驗,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種議題討論應用到二年級的圖書館課程「議題參與」中?我選擇了「減塑行動」,也就是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去年我第一次教這個議題時,是採知識傳遞模式:我告訴他們什麼是減塑、為什麼要減塑、垃圾污染多嚴重等等。結果呢?二年級的孩子聽到第二階段就開始昏倒、坐不住了。我跟大家說,當你需要一直管秩序的時候,就代表他們精神渙散了!

所以今年,我改成了「任務導向」。一樣,要引起他們的興趣,必須從他們生活周遭的事件找起,分析問題,再讓他們回到生活,思考自己能做什麼。我用圖書館兩本關於「水循環」和「垃圾」的舊書來帶領。首先,我帶他們認識水循環,問他們哪裡有水?孩子們的答案超豐富:海水、河流、瀑布、水庫、溫泉、游泳池,甚至有人說「空氣裡也有水!」、「身體會流汗、流血、流眼淚!」我會將他們的答案分類寫在黑板上,讓他們建立自然界的水、自來水、空氣中的水、生物體內的水等概念。水循環原理我講得很快,因為那不是我的重點。

重點來了!我跟他們說:「孟語老師今天早上來不及在家吃早餐,所以在早餐店外帶了一份玉米蛋餅和一杯奶茶。請問,會產生哪些垃圾?」

這時,我讓他們分組討論,給他們N次貼和一張A3的紙。我規定「一種垃圾寫一張N次貼」,例如玉米蛋餅會有「紙餐盒」就寫上去。在討論開始前,我會先講清楚討論規則:第一,每個人都要思考,不能只是當「工具人」幫忙貼N次貼。為了避免重複,我讓他們想辦法,有人說「先講了再寫」,有人說「先討論好再分配」。我會引導他們思考哪種方法最有效率。第二,只要有人告狀,全組暫停30秒!我鼓勵他們自己溝通解決問題。二年級的孩子還很好「騙」,他們就會開始認真工作。

第一階段產生完垃圾貼紙後,我讓他們把鉛筆收起來,進入第二階段:將「同類型的垃圾」放在一起,並寫上分類名稱。因為他們健康課已學過垃圾分類,所以大概知道紙類、塑膠類等。完成後,我會拍照並投影各組答案,快速討論。我不會說他們錯,只會提出疑問:「竹筷是紙類嗎?」「為什麼會有衛生紙?」孩子們的答案常常讓我驚喜:「吃完早餐要擦嘴巴啊!」、「早餐店老闆會戴塑膠手套!」甚至有人想到「玉米罐頭是鐵類!」、「奶茶會有牛奶盒!」孩子們的思考能力真的超乎想像,想到的東西又多又廣。

接著,我會問他們:「我把垃圾分成左右兩邊,你們覺得我是怎麼分的?」一開始孩子們會猜可回收、不可回收,或塑膠類。我會引導他們思考更深層次。最終,一定會有孩子說:「左邊是食物類的,右邊不是食物類的。」我會說:「對耶!沒錯!」我的分法是:左邊是可以被大自然分解的,掩埋在土裡會分解,甚至變成肥料;右邊則是不能被分解的,掩埋後過幾十年都還在,甚至變成碎片。有孩子甚至說:「這邊好像都是人類製造的,這邊是大自然的!」超強的!我很喜歡把孩子們的話寫在黑板上,表示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他們就更願意發言了。我會說,這些不能分解的塑膠碎片,會隨著雨水流入地下水、河流,最後進到大海,被魚蝦誤食,最終又透過食物鏈回到我們人類體內,變成微塑膠微粒!我用我的舊車後車廂放了二十年依然變成碎片的塑膠袋當教具,讓他們直觀感受塑膠「不消失」的可怕。然後,我播放一段海龜被吸管刺到鼻孔的影片(短短一兩分鐘),讓他們感受塑膠對生物的傷害。

最後,我請他們思考:「從我自身做起,我可以做些什麼?」孩子們立刻貢獻想法:不用吸管、用環保杯、自備餐具、自備袋子。我還讓他們給我建議:「孟語老師去買玉米蛋餅和奶茶可以怎麼做?」他們說:「你可以自己帶保鮮盒、帶杯子去裝!」我幫他們算了一筆帳:如果每人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袋,一個班、一所學校、甚至全台灣,一年下來能省下多少個?我給他們任務:「下個禮拜跟我回報,你總共省了幾個塑膠袋?」結果那禮拜,每天都有二年級孩子興奮地跟我說:「孟語老師,我已經省了六個塑膠袋了!」你看,當我把這個知識轉化成他們能做到的「任務」,孩子們就真的做到了,甚至還會影響家人。這堂課的效果真的超好!

六年級的媒體識讀:從「鏟子超人」到「頭條新聞大作戰」

六年級的媒體識讀課程,我去年教得不甚理想,因為我還是在傳遞知識。但最近,我找到了一點靈感——那就是用Gemini備課!它給了我超多點子。我跟Gemini說,我想為六年級設計「頭條新聞大作戰」課程,希望能分辨新聞標題。Gemini提供了許多互動方式,例如「猜標題」、「真假標題」。

我決定用最近很紅的「鏟子超人」新聞作為教學內容,並請Gemini幫我收集相關報導,還特別要求他提供新聞來源連結,確保資訊可靠。我還加入了一些其他「厭世湖一流」的知識型新聞,目的是讓孩子們看到不同標題的設計,有些是為了賺取點閱率,有些則相對客觀。我利用Padlet設計了一個互動模板,讓他們分組討論。第一關,我讓他們將灰色卡片上的新聞標題分成兩類:會讓你想點進去(懸念、有情緒),或是客觀陳述。為什麼用Padlet?因為孩子們可以自由拖曳卡片,兩個人一組,他們一定會意見不合,這時候我就要求他們提出證據來「說服」對方。我不會直接說對錯,只是展示各組結果。

第二關任務是橘色卡片:如果標題中有讓你感到好奇的字眼(如「兩大真相」),就把橘色卡片拖過去配對。如果配對成功,就代表這張灰色卡片不應該放在「客觀陳述」那邊了,要自動移到左邊!這等於讓他們自我檢核。最後第三關,我讓他們推測標題的目的:是為了賺取點擊率?還是揭露問題?你會發現,經過三輪討論,各組的答案會趨於一致,而且我完全不用給正確答案,他們自己就找到了!六年級的孩子在這樣的任務中,真的超專心!我會湊過去聽他們討論,並適時給予正向鼓勵,引導他們持續發言。

接著,我讓他們用螢光筆畫出新聞中的客觀事實和個人觀點,他們發現螢光筆畫的部分大多集中在新聞的第一段。這讓他們理解到,要快速掌握新聞事實,讀第一段就夠了!後面通常是詳加說明,有時會帶有記者個人觀點,需要小心辨別。最後,我會讓他們為新聞設計新標題,並帶他們比較不同媒體對同一則新聞的標題處理方式(例如TVBS、民視、公共電視),讓他們學會「多比較幾家媒體」才是閱讀新聞的正確方式。透過這些任務,孩子們學會了怎麼去看新聞,這比我直接講給他們聽有效太多了!

五年級的小說課:從「人物檔案卡」到「尋找真愛小說」

五年級的圖書館課,我主要在推廣小說閱讀。我們圖書館的小說超多的,但現在高年級孩子普遍不太愛讀小說。去年我也上了這個課,效果也一般。今年我一樣用Gemini備課,它給我很多想法。我決定將四節小說課聚焦在「角色檔案卡」,因為時間有限。但我後來發現,Gemini關於「故事骨架、情節衝突」的建議不太適用於小說,因為小說的人物分支和情節跳躍性較大,不像故事那樣有清楚的脈絡。

我一開始會問孩子們「什麼是小說?」他們會給我很多答案:有圖嗎?有注音嗎?不真實的嗎?我會引導他們思考圖文小說、橋樑小說、寫實小說等不同形式。然後,我讓他們試讀15分鐘小說後,再回來討論他們的感受。他們會說:「看不出來有幾段」、「好多對話」、「人物太多,都不知道誰說的!」、「情節會跳來跳去!」這就是小說與故事不同的地方。

接下來,我教他們使用「教育雲電子書」的HyRead系統。這系統超棒!14天自動歸還,而且我重複借閱四次,之前的畫記筆記都還在!我教孩子們如何用不同顏色畫記小說中的角色:令秋梅是藍色,所有描述她外表、個性、行為的句子,都用藍色畫起來。就算畫到一半忘了顏色,系統的「註記」功能也能幫他們叫出來。在Padlet上,我原本設計了一個任務,讓他們填寫角色名字、外表描寫和個性句子。但後來我發現,電子書不能複製文字,打字很困難。而且我讓學生用訪客身份登入,導致權限管理有點複雜。我意識到自己好像有點跑題了,重點是「認識小說人物」就好,而不是Padlet的技術指導。

還好,有一次上課網路突然斷線,這簡直是神給的旨意!我臨時決定讓孩子們盡情閱讀各式各樣的小說。我把圖書館裡適合入門的小說,按冒險類、外國作家、台灣作家、韓國日本作家等分類,搬到教室四張桌子上,讓他們自由試讀。我趁機介紹圖書館裡豐富的小說藏書,包括整套的武俠小說、倪匡科幻小說、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結果那一節課,孩子們看書看得超投入,紛紛問:「老師,我可以借嗎?」我成功了!

我因此體會到,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那只是因為他還沒找到適合的書。我兒子五年級時,我也想讓他看小說,但他也沒辦法。那時我從圖書館搬了30本各式各樣的小說回家,厚的薄的、有注音的沒注音的、台灣的國外的、冒險愛情偵探,全部堆成一箱。我規定他睡前看20分鐘。幾天後,我發現他的書桌上好幾本書都只翻了幾頁就攤開在那裡。他說:「有夠難看,看不下去!」但其中有一本,他看完了!為什麼?他說:「因為我喜歡的女生也在看這本!」你看,他又遇到喜歡的書了。我們的職責,就是不斷地為孩子們推介更多元、更適合他們的小說,而不是抱怨他們不閱讀。所以,我現在花兩節課,讓五年級孩子們盡情享受看小說的樂趣。這就是我從斷線中得到的啟發!

教學設計的黃金法則:參與、溝通、思考、任務與成就感

不好意思,今天講得有點超時了!但我想用這兩次課程分享來做個總結:教學設計,就是要讓孩子有參與感、有溝通的機會、有思考的過程,並透過清晰的任務和學習步驟,讓他們從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當他們感受到「我做到了!」、「原來我是會思考的!」那份喜悅,就是我們教學最大的動力!今天真的非常謝謝大家的聆聽,我分享完了!

🎁 喜歡我們的課程嗎?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Youtube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