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解開數學教學的陰影~分數的四則計算
這一集的《居久屋微醺夜》真的是滿滿的數學能量!這次的主題是「解開數學教學的陰影——分數的四則計算」,相信不少老師和家長一聽到「分數」這兩個字,內心應該是五味雜陳,畢竟這可是許多孩子數學學習中的大魔王!但別擔心,這一集節目將帶你一步步拆解分數的規則,從基礎概念到高年級的進階運算,讓數學不再是孩子的夢魘,而是樂趣無窮的挑戰!
分數學習的痛點
一開始,我們先拋出了一個大哉問:「你的孩子喜歡學分數嗎?」答案幾乎是一面倒的「不愛」甚至「討厭」,但奇妙的是,三年級的孩子其實很喜歡分數!為什麼?因為這個階段的分數學習只有簡單的真分數概念,課綱又限制了分母小於20,加減法也只是同分母加減,孩子們輕輕鬆鬆就能掌握。但一到了四年級,加入了異分母加減法,再進入五、六年級的乘除計算,規則暴增,瞬間讓孩子覺得「怎麼數學變那麼難了?」
老師們和家長們應該都聽過孩子這樣問:「我為什麼要學分數?生活中又用不到!」但其實,分數的學習對於未來的數學概念至關重要,包括比例、百分率、有理數運算等,都是以分數為基礎。所以,如何幫助孩子打好分數的基本功,就成了關鍵。
掌握分數的基本概念
分數的本質是「分割」和「取出」,這是一個孩子需要從具體操作中習得的概念。因此,我們強烈建議老師和家長們,可以透過 色紙、分數板 這類具體教具,讓孩子親手「撕一撕、摺一摺」,真正感受「二分之一」是怎麼來的。
例如:
- 一片披薩給兩個人吃 → 孩子會說「一半」或「半片」,這時再引導他說出數學語言「二分之一」。
- 四個人分享一塊蛋糕 → 讓孩子實際分割紙張,看到「四分之一」的概念。
此外,數學學習強調「圖像表徵」和「數學語言」的連結,因此一定要讓孩子 用兒童語言表達 → 轉換為數學語言 → 最後形成數學符號,這樣的過程能大幅提高他們的理解力!
四則計算的學習關鍵
1. 同分母的加減法
這是最直覺的部分,因為只要記住 「分母相同時,分子直接相加減」,例如:
但當進入 帶分數的加減,孩子可能會卡住,例如:
這時候可以讓孩子養成「先整數相加、再分數相加」的習慣,減少運算錯誤。
2. 異分母的加減法
這是孩子常常崩潰的地方,因為 分母不同時,不能直接相加減,需要 通分,也就是找最小公倍數。例如:
要通分成:
這部分一定要讓孩子透過 視覺化教具(如分數板) 去理解,才不會變成純粹的死背規則。
3. 分數乘法
這部分的規則相對直覺:
但對於孩子來說,真正的關鍵是理解「乘的概念」。例如 「四分之三的三分之二倍」,我們可以讓孩子用色紙先折出四分之三,再把這部分再折成三分之二,視覺上就能清楚看到為什麼最後的答案是「十二分之六」。
4. 分數除法(顛倒乘)
這是最多孩子搞混的地方,因為 「除法為什麼要顛倒乘?」 其實這來自於「等值變換」。舉個簡單例子:
如果我們先通分:
就能發現,這其實就是:
這時候才會發現,原來我們只是換個寫法,把除法變成:
也就是「除以一個分數,等於乘以它的倒數」。
這時候孩子才會理解為什麼要顛倒乘,而不是死背規則!
數學學習的「幻化之術」
當孩子掌握基本功,學習數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這意味著:
✅ 理解分數的本質,不是機械式計算
✅ 知道不同的計算方法,靈活運用
✅ 運用規則,但不僅限於規則
✅ 學會轉換視角,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透過這一集的內容,我們希望讓老師和家長們理解 數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透過操作、圖像、語言轉換來真正理解概念。當孩子能夠自己發現數學的規律,他們自然能夠舉一反三,甚至開始覺得數學變得有趣了!
最後,給家長和老師的一點小建議
- 讓孩子動手操作!(用色紙、分數板、數學教具)
- 讓孩子說出來!(不只是寫出算式,而是說明過程)
- 讓孩子發現規律!(透過找出規則來理解數學)
- 讓數學變得更生活化!(用披薩、蛋糕、餅乾來教分數)
這樣孩子的數學學習才會真正內化,而不是考完試就忘記。
喜歡《居久屋微醺夜》的直播課程嗎?如果你想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YouTube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 謙懿科技YouTube 👉 http://www.youtube.com/@morganfang0905
📌 ㄚ亮笑長練功坊Blog 👉 https://bit.ly/aliangblog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