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聊聊 EP119. 教學這條路:無論身分,都有力量 ft. 鄭伉妙
在教育的世界裡,每位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與力量。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鄭伉妙老師的教學旅程與心路歷程,從一位地理科教師,到博士候選人、講師與教案設計者,妙妙老師如何用多重身分持續投入教育第一線,並以自身實作經驗,鼓勵更多教師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數位教學之路。 從教學現場到多元身份的轉換 妙妙老師目前在台科大任職,隸屬科學教育與數位學習組,專注於教育遊戲與數位學習領域。她本身是地理科教師,從大學師大地理系畢業後,便踏入教學現場,累積了近十年的高中職教學經驗。 然而,妙妙老師的教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曾經中斷教學,投入進修,甚至嘗試博士班的學業,面對轉折與挑戰。去年七月底,她離開了待了五年的全職教學現場,選擇先暫時將學校工作放一放,專注於博士候選人的身份,並且持續在教育領域不同方向嘗試與學習。 這樣的多元身分轉換,不僅豐富了她的視野,也讓她能從不同角度思考教學與教育的本質。 教學的核心:創造學習情境與提升學生動機 妙妙老師強調,教學最重要的是「創造學習情境」,讓學生願意進入課堂的學習場域,進而聽進老師想傳達的知識與觀念。她以虛擬實境(VR)及數位遊戲化學習為工具,設計出吸引學生投入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習動機。 她指出,過去社會科教師在部分學制中被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容易心態放鬆,因此如何透過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她努力的方向。 妙妙老師也分享,她在設計課程時,會先從大架構切入,再逐步拆解成細部步驟,讓老師們能清楚理解教學流程,並且在課堂中實作體驗。她認為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引起老師的動機,也能讓老師們在實作中留下深刻印象。 科技融入教學:從實踐到分享 妙妙老師深信,科技工具的應用必須建立在實際操作與教學實踐上,才能真正幫助老師與學生。她自己會先在課堂上帶學生實作,確保工具的可行性與教學效果,才敢分享給其他老師。 她提到,許多科技類的研習或影片多半是教導軟體操作,但老師們更需要的是「如何將工具運用在地理課程、考卷設計或學習評量」等實際教學中的方法。 妙妙老師也將自己視為「種子教師」,帶著使命感設計容易被推廣與普及的教學課程,並以同理心出發,從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讓新工具更好上手。 AI時代的教學思維與挑戰 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妙妙老師坦言一開始也感到眼花撩亂,不知道該如何應用這些新工具。她分享自己從玩AI繪圖、VR場景創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