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5的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一紙通報就開會?校事會議,教師的惡夢還是專業的防線?

圖片
哈囉,各位「居久屋微醺夜」的忠實聽眾與讀者們!我是你們的部落格小編。今晚,我們將深入探討一個在教育現場引發熱議,卻又充滿複雜性的議題——校事會議。這不僅僅是一場法規與制度的辯論,更是每位老師、家長和行政人員都可能面臨的真實挑戰。跟著我,一起撥開迷霧,探索其中的核心問題與可能的解決之道!  本集重點: 校事會議究竟是什麼?它與其他校園事件處理機制有何不同?  為何立意良善的校事會議,在實務執行上會引發「三高一低」的亂象?  教師、行政、家長三方,對於現行校事會議制度各自抱持著哪些看法?  如何透過「懲戒與懲處分流」及「前端防治」,為校園事件處理找到更平衡的解方?  修法是否應該急就章?教育制度的改革又該如何凝聚共識? 校事會議,真的是教師的惡夢嗎? 首先,我們要釐清一個常見的誤解:校事會議,它不是校務會議,不是性評會,也不是霸凌調查,更不是坊間戲稱的「東廠」。它是一項依據108年教師法修訂後,為處理不適任教師解聘、不續聘等重大事宜所建立的法制化程序。我認為,這項制度的初心絕對是良善的,旨在建立一個嚴謹且透明的流程,以保障教育品質並維護學生的受教權。然而,為何這樣一個立意良好的制度,卻在執行面上引發諸多爭議,甚至成為許多教師心中的惡夢呢? 校事會議的運作核心究竟是什麼? 校事會議的法源依據來自於108年教師法修訂後所賦予的解聘不續聘辦法。這套辦法規範了校事會議的運作,並明訂其決議訪談、調查的方式,猶如一個同心圓般的嚴謹架構。它的常設組織由五人組成,包括校長、行政代表、教師會代表、家長會代表,以及一位專家學者。而調查小組通常為三到五人,會從人才庫中選派。在整個運作過程中,「迴避原則」更是關鍵,行政程序法第32、33條規範了委員和當事人申請迴避的權利與義務,這是確保調查公正性的重要防線。但我在實務上觀察到,這項原則卻常被忽略,導致了許多案件的爭議根源。 懲戒與懲處的模糊界線,如何成為教師的惡夢? 校園事件處理的複雜性,往往來自於不同行政調查的權責劃分。性評會處理師對師、師對生的性平事件;職場霸凌則依職安衛法處理;而校事會議主要處理家長、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各類申請。然而,最大的問題癥結點,便在於「懲戒」與「懲處」兩者間的界線模糊。懲戒,包括解聘、停聘、不續聘等會讓老師失去工作的重大處分,需...

噗噗聊聊 EP134. 一語道Paul:我的曲折離奇人生

圖片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把和你分享我那些年從夜店到講台的故事,也順便聊聊我在 噗噗聊聊 那次訪談裡講到的重要體悟。噗噗聊聊帶給我一個暖心且真誠的對話空間,讓我把那些光鮮與跌跤都講出來,然後把學到的整理成可以教人的東西。 我叫黃楷均,也可以叫我Paul。在成為企業講師與自媒體創作者之前,我的人生經驗相當豐富也不平順:從大學打工被賞識,到被派去北京管理大型Pub,再遇上經濟衰退、公司收掉、甚至被老朋友詐騙,最後靠著閱讀、寫作和演講練習翻轉自己,走上教學與自媒體的路。這一切我都在 噗噗聊聊 的對談中坦承,也在這篇文章裡把來龍去脈、教訓與收穫說清楚,供你參考或共鳴。 頻道名字的一個小梗與自我定位 我的自媒體叫做「一語道Paul」,這個名字其實有點諧音的小玩笑,但是背後也反映了我想做的事:用一句話或一段故事道破某些觀念,讓人有共鳴或有所省思。當初找名字我還特地上教育部的國語詞典查證諧音,想讓名字年輕、易記,也跟教育與培訓的主題相呼應。 從台北到北京:25歲那年的跳躍 大學時代我在台灣夜店打工,慢慢被老闆賞識。退伍後,大概一個禮拜就被老闆找去北京開店,當時我才25歲。那是2011年,奧運剛過、北京非常熱鬧與浮誇;商場、燈光、排場都讓我震撼。整段期間,我的生活節奏是白天準備、晚上經營、還要應酬喝酒,像是在做一場永不停歇的活動行銷。 夜店其實是賣氛圍,不只是賣酒 我常說夜店賣的不是酒,而是氛圍。好的音樂、燈光與舞台設計能夠把顧客帶進一個情緒場域,就像演唱會一樣,人們在意的是體驗而不是細節的真偽。經營夜店其實等於在做晚間的公關公司:活動策劃、行銷、場景設計、還有人力管理,什麼都要會。 當好時光結束:2016年的經濟下滑與回台 我們當時的生意做得不錯,但好景不常。從2016年開始那邊經濟就開始急速下滑,競爭者大砸錢做排場、挖人頭、搶客戶,人力被高薪挖走;整個行業變得很難維持。到了疫情之前很多同行已經很艱難,最後公司還是決定收掉分店,我回到了台灣。 低潮再低潮:與朋友合夥的詐騙經驗 回台後不是立刻翻身,而是進入一段消沉期。這期間我遇到一起合夥投資的提議,對方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並且用家族背景與種種「權威」包裝自己,最後發現那是一場騙局,幾乎把我的積蓄掏空。被騙的那段期間,是我人生另一個很大的低谷。 說實話,當下會很難過,也會自責。但回過頭來看,那段痛並...

【居久屋課程筆記】穿越課本到生活的「臺灣」主題

圖片
在現今教育現場,如何讓學科知識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能與生活脈動緊密連結,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尤其當我們談論到「臺灣」這個主題,其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與錯綜複雜的社會議題,更是讓教學充滿了敏感與趣味。透過一場在「居久屋微醺夜」的深度對談,我深刻體會到將課本知識轉化為生活智慧的教學藝術。陳湘瑩老師以其獨到且充滿熱情的教學視角,引領我們一同「穿越課本到生活」,探索如何培養孩子對臺灣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與批判思考能力。 社會科教學的挑戰與轉機 我一直認為,社會科老師在教學現場常是備受矚目的一群。正如陳老師在「居久屋微醺夜」中分享的秘辛,有時這份矚目可能帶來的是家長更深的期待,甚至演變成教學輔導的契機。老師們學識淵博,對學科內涵各有堅持,然而,家長或許更在意學生如何學習,而非僅是老師腦海中的知識深度。這種「從老師腦袋到學生腦袋」的距離,正是今日教育亟需突破的瓶頸。陳老師的分享讓我意識到,在這個敏感卻充滿樂趣的時代,如何引導學生客觀探討臺灣議題,又不至於陷入立場爭議,是每位教育者必須學習的藝術。 生活中的點子與生命中的樂子 陳老師對社會科教學的熱情,體現在她兩種生活哲學的完美結合:在生活當中找點子,以及在生命當中找樂子。她就像一位「過動症」患者,對周遭的一切充滿好奇,總能從日常瑣事中發掘與社會科相關的教學靈感。無論是穿上「臺灣裝」引發學生的愛國討論,或是在夜市觀察「愛臺灣」T恤的多元性,她都能將這些生活點滴巧妙融入課堂。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讓學生們意識到,社會科的學習其實無處不在,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動的教科書。 「臺灣」T恤背後的文化符碼 一件在夜市隨手可得的「臺灣」T恤,也能成為陳老師課堂上的活教材。當學生指出T恤上的「臺」字是簡體字時,立刻引發了關於繁簡體字在教科書中使用的嚴謹規範,以及其背後文化認同的深度討論。我發現,社會科的精髓往往藏匿於這些微小細節中。從一件兩百塊的T恤,我們可以探討字體、文化習慣、乃至於國家審查的立場。這不僅是文字的辨識,更是對社會現象、文化脈絡的敏銳觀察與批判思考的開始。 國際視野下的臺灣意象 走進一間國際公司的訓練場地,陳老師也能從牆上的掛畫發掘教學素材。中正紀念堂、101大樓、九份、以及被誤認為中山樓的天元宮,這些臺灣意象在國際視角下呈現出不同的意義。她引導學生思考:為何選取這些地標?國際公司對臺...

【居久屋課程筆記】快速備課不煩惱! 省時高效的 Wayground!

圖片
好久不見各位親愛的教育夥伴,我是你們的部落格小編!今晚,我要與大家分享一場充滿能量與啟發的教育盛宴,來自新北市同榮國小社會科許旭輝老師的精彩分享!他將親身實測、毫不藏私地揭露如何運用 **微光 (WayGround)** 這個數位神器,搭配強大的 **AI 人工智慧** 功能,讓我們老師們能夠 **快速備課**、輕鬆備課,告別爆肝,同時讓學生享受 **高效學習** 的樂趣!準備好了嗎?跟著我的腳步,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我的教育熱血之路:從菜鳥到數位推手 大家好,我是許旭輝老師!很榮幸受到謙懿科技的邀請,能與大家在「居久屋微醺夜」的空中相會。回想起來,我從國北師社教所畢業,轉眼間已在教育現場服務了十七年,從當年覺得前輩們的資歷遙不可及,到現在自己也成了大家口中的「資深教師」,時間真的過得飛快!目前我在通通國小擔任社會科老師,同時也是新北市智慧學習輔導小組的一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 **數位學習** 與 **數位教學** 的推動,從 A1 到 B5 各項講師認證,都是我與科技共舞的印記。我的教學網頁上,紀錄了我這些年來與科技結合的教學實踐,從 PaGamO 合作到教育科技展現場教學,甚至運用 AI 打造「與科學家對話」的互動體驗,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社會知識,真正體驗到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 直擊痛點:當學生眼神「出竅」,你該怎麼辦? 各位師長、夥伴們,請您看看這張 AI 生成的圖片,您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的眼神是不是有些空洞、心不在焉?沒錯,就是我常說的「靈魂出竅」!在這個充斥著 3C 產品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專心程度都在持續降低,專注時間越來越短。身為社會科任老師,我發現以前我講課講得再聲情並茂,一二十分鐘後,學生的眼神就開始跟這張圖一樣了。這讓我深思:該怎麼辦?如何才能重新把他們的目光拉回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面臨的巨大挑戰! 微光登場:平板教育的深度與趣味革命 當我意識到專注力下降的問題,解決之道浮現了:使用 **平板**!但光是使用平板還不夠,重點是要有深度、有趣味性,才能真正抓住孩子們的目光,讓他們 **聚焦 (focus)** 在課堂上,深入學習。這就是今天的主角—— **微光 (WayGround)** 的用武之地!我發現透過微光,我們可以實現真正的 **微光教學**。一開始,數位平台結合課程可能讓學生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