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久屋課程筆記】翻轉你的數學教學:讓 AI 充實數學教學

翻轉你的數學教學,AI小助教讓課堂更有趣!

嘿!大家好!我是那個熱愛數學教學、喜歡跟大家腦力激盪,怎麼樣才能把數學教得更好、更有趣的小編!這些年來,我總是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創意和小點子,希望能為教育現場帶來更多可能性。

前幾天,我剛從教育科技展回來,現場的氛圍真是讓我興奮不已!放眼望去,滿滿都是對教學充滿熱情、努力實踐的老師們,大家無私分享著自己的教學想法、創作與實踐樣貌,真的讓我看見了教育界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在我們為教學而努力的同時,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有一個詞彙幾乎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那就是——AI!

你跟AI,是什麼關係?

好奇地問問大家,您最近有用過AI嗎?如果有的話,您對於AI的使用程度大概是幾分呢?十分代表您是個重度使用者,每天都離不開它;一分則代表您可能一天只用個幾分鐘。來,快告訴我,您跟AI的關係有多密切?

從大家的回答看來,哇,十分的朋友還真不少!確實,AI這件事最近真的超級夯,它幾乎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有時候我連要吃什麼都會問問AI:「嘿,我現在想吃點什麼,附近有什麼推薦的嗎?」AI真的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的每一個角落了!

我的AI教學探索之路:掙扎與選擇

在準備這次分享主題的時候,說真的,我內心其實是蠻掙扎的。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要手把手地帶大家從頭到尾操作一個AI教學工具,還是要跟大家聊聊AI在教學中的多元應用?畢竟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APP和軟體都深度整合了AI功能,像最近教育科技展上常見的一些工具,都已經與AI完美融合。我甚至剛好也去受過Google的訓練,所以腦海中湧現了各式各分享方式,思緒越發豐富。

後來我決定,算了,想太多會讓自己綁手綁腳!不如就用最輕鬆、最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們到底可以怎麼樣把AI融入教學,讓它成為我們的得力助手!

UNESCO的教育啟示:AI不只是科技,更是轉變

最近我看到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一個觀點,讓我深有同感,也重新審視了AI在教育中的角色。它說:「AI不只是一個科技議題,它更是我們整個教育系統必須立刻面對的轉變。」這句話非常精闢!

UNESCO還進一步指出,因為AI的介入,我們老師的角色必須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AI確實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從備課、教材設計、評量輔助,甚至是許多特教老師會利用AI進行教材簡化、差異化教學或視覺化呈現,這些都是可行的創新應用。

然而,UNESCO最棒的提醒是:「無論我們讓AI幫我們做什麼事,都必須記得一個核心思維——以人為本。」這才是將AI引入教學的真諦。

AI如何翻轉數學教學?小彩老師的故事

好了,既然AI這麼厲害,那我們就來想想看,到底可以怎麼樣讓AI充實我們的數學教學呢?今天時間有限,我可能無法立刻提供所有的提示詞,或手把手帶著大家操作,因為這不是這次分享的重點。我會快速地跟大家聊聊,AI到底能為我們做哪些事情。我們就從一個小故事開始吧!

故事的主角是熱情洋溢的小彩老師。雖然她對教學充滿熱情,但有時也會感到疲憊。望著堆積如山的教材,她輕輕嘆息:「要是有人能幫我就好了……」就在此時,一個神秘的小光球從她的電腦螢幕中飄了出來,親切地說:「哈囉,你好,小彩老師!我叫做AI小助教,我可以幫你做事情喔!因為生成式AI正在改變全世界的教學方式,我可以成為你最棒的教學助理!」

小彩老師好奇地問:「那你可以幹嘛呢?」她隨口說了一句:「幫我設計一個關於買東西的數學題吧!」沒想到,AI小助教立刻在螢幕中變出了三份難度不同的練習題,從簡單的加減到複雜的折扣計算,應有盡有!

從備課到課堂,AI小助教的魔法

哇!小彩老師開心極了!她接著說:「那下個單元是時間怎麼辦?」AI小助教立刻幫她整理出課綱重點和學生常有的迷思概念,大大縮短了備課時間。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設計呢?AI小助教更厲害了!它快速生成了一份5E教學教案,還有一個有趣的PBL(問題導向學習)設計任務。甚至,它還能設計完美的校外教學時間表!小彩老師只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性稍作修改,就能形成精彩的課程內容。

課堂上,學生的反應非常熱烈!當孩子們提出挑戰題時,老師從容不迫地請AI小助教即時生成新的題目,甚至引導孩子們比較自己的解法和AI的解法有什麼不同,激發他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量與個別化輔導:AI的溫暖助力

到了評量階段,AI小助教當然也能繼續幫忙!它可以協助設計小考評量和評分規準草案。那小彩老師做什麼呢?她會仔細審閱每一道題目,因為她最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最終的判斷者永遠都是老師。

對於需要額外幫助的孩子怎麼辦?AI小助教可以生成個別化的練習,並提供友善的回饋語句。但小彩老師心裡明白,一個溫暖的微笑和親和的鼓勵,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所以,AI小助教不只讓小彩老師的教學更有效率,也讓課堂變得更豐富。但她也深深體會到,科技無法取代人心,理解學生、引導思考、設計有意義的學習,這些才是老師無可取代的價值!

你的AI,能為數學教學充實哪個層面?

聽到這裡,我感覺我們好像已經把今天要分享的東西都講完了呢!哈哈!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剛剛這麼快速的故事板中,你覺得到底AI可以幫我們的數學課程,從備課或教學層面,充實哪一個部分呢?把您剛才看到的一個重點寫下來吧!

好!我在等大家的回答囉!很多人提到「出考題」、「備課」、「教案」、「設計情境」,太棒了!沒錯,它確實可以幫我們生成教案、設計教材、設計題目,甚至化身為你專屬的AI小助教!

生成式AI:你的「第二顆大腦」

既然要好好利用AI,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件事:生成式AI,其實是你的「另外一顆大腦」。我常常跟很多老師說:「AI很厲害,但它其實在幫我們實踐一件事——我們一個人很聰明,擁有一顆能做很多事的大腦,但我們只有一雙手,無法同時做很多事。怎麼辦呢?我們只好把我們的『大腦』給AI,讓它可以幫我們變成一雙手、兩雙手,甚至是三雙手!」

所以,當你要跟AI聊天的時候,這個東西就是所謂的「提示詞」(Prompt)!我們來試試看吧!如果今天我給AI的提示詞這麼簡單,只告訴它:「來來來,請幫我設計一個五年級的數學教學。」你覺得它會怎麼做呢?

從簡單到精緻:與AI對話的藝術

目前大家最熟悉的生成式AI大概就是Gemini和ChatGPT了。我平常會習慣用這兩者來跟我的AI小助教聊天。以Gemini為例,它現在已經無孔不入了,就長在我們的Google服務裡,像是Gmail或日曆的九宮格選單中,往下滑就能找到它。

如果我只給Gemini一個簡單的提示詞:「請幫我設計一個國小五年級的數學教學活動。」它確實會給你一個教學活動設計。但老實說,這比較像是一個「起手式」——你只是隨意聊聊,它給你一個泛泛的回應。你可能會覺得:「喔,原來它真的可以回答我很多問題耶!」但要真正運用到教學中,這樣的資訊還不夠精緻。

所以,如果我要做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我就會再進一步!我會告訴它:「我要設計一個國小五年級,而且我要認識生活中的大單位的數學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它給的回應就會更具體,會給你教學目標(認知、情意、技能)、教學時間、適用年級,還有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和延伸活動的建議。雖然有進步,但你可能還是會覺得:「哇,這樣還是有點粗糙啊!好像什麼都有,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我還是不能立即運用到我的教學裡面!」對吧?

PARTS模式:打造你的專屬AI教案

沒關係,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跟它聊啊!假設你覺得這樣還不夠,我們可以給它主題、教學策略、教學時間,以及你希望它產出的具體內容。例如,我會這樣說:「請以國小五年級數學容積跟體積為主題,按照5E教學法(我還會解釋什麼是5E教學法),生成一份六節課、每節四十分鐘的教案草案。我希望教案包括活動流程、教學材料,並提供完整且詳細的教師引導語。」

你會發現,當你的提示詞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風格、教學時間,以及你希望它產出的具體東西時,不管是ChatGPT還是Gemini,它都會給你越來越詳細、越來越精緻的教學活動示例和設計。它甚至會把教師引導語寫得非常詳細,告訴你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概念、進行操作。

所以各位老師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的提示詞越來越詳細、越精緻化的時候,生成式AI能為你做的事件,就會越來越精緻實用了!換句話說,如果你要讓生成式AI幫你做事,我們還是要先釐清一件事:你想要的「基本教學流程」到底是什麼?

我的教學流程設計:環環相扣的學習旅程

我自己大部分的教學流程會是這樣:首先,我會從「複習舊經驗」開始,連結學生既有的概念,並引發他們對於學習主題的興趣。接著,我會引入新概念,透過可視化的教具或圖像表徵,幫助孩子理解。理解之後,當然就是要應用,然後進行概念整合,最後進行評量,而且這個評量一定要緊扣學習目標。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樣的流程!

在複習舊經驗的階段,除了引起學習興趣,我們還可以檢核學生的基本能力,甚至檢測他們預習的成果。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最近超愛用的Gemini功能——它的「探索劇」(Storybook)!我覺得它真的好簡單,而且很容易上手。

Storybook:打造專屬數學繪本,引爆學習熱情

在Gemini的介面中,左邊有個「新的對話」,往下找就能看到「探索劇」。它就像我們以前喜歡用的數學繪本!你可以給它一個主題、年級、教學目標。例如,我會跟它說:「我要以國小五年級數學為主題,使用日系漫畫風格,創作一本充實學生生活經驗的數學繪本。我的目標是要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更好玩的是,你還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告訴它:「以圖片中的那個人物為主角。」這樣一來,它就能生成一本以你為主角,專為你的學生量身打造的趣味繪本!每次故事都能以老師的形象呈現,是不是很棒?我發現每次帶著老師們做完這個,大家都超開心的!以後數學課本的第一頁,我們都可以自己生成一本專屬的繪本了!

這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看見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充實他們的生活經驗!

AI前測:精準掌握學習起點

除了引發學習興趣,我們也可以出題目來考學生,檢核他們的基本能力或預習成果。如果學生習慣觀看均一或英才網的影片預習,你可以將影片內容提取出來,讓AI根據影片生成題目。

我來示範一下,如果我要教五年級的容積跟體積,但我需要先了解學生四年級學過什麼。我會告訴Gemini:「我在國小五年級要進行容積跟體積的教學。我需要先進行學生的前測,以了解他們的學習起點。」

Gemini立刻幫我設計了十題選擇題,涵蓋了容量、容積、體積的概念基礎理解、單位認知以及基本計算能力。它甚至會告訴你這個前測的目的是什麼,簡直是把出題者的思維都考慮進去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讓教學更具針對性。

AI賦能教學全流程:從備課到評量,想像無限

我們會發現,在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中,我們可以先隨意跟AI聊聊,讓它提供一些初步想法。當你幫學生複習完舊經驗後,AI還能幫你設計教學大綱、提供分組活動、產生生活情境、區別化學習內容、具體化抽象概念、適性化學習活動,甚至讓重複練習多樣化!

在實際課堂實施時,我夢想著AI能提供即時性的出題、分派小組任務、評量學生的口頭回答,甚至能做錯誤分析!如果能設計出一個專屬的AI小助教,那不是更完美嗎?這些想像都越來越令人振奮了!

到了評量階段,AI如果能幫我命題、生成評量規準、製作雙向細目表,甚至設計開放性任務,那該有多開心!這些功能都能極大化地減輕老師的負擔,讓教學更有效率。

與AI高效協作的PARTS模式

所以,如果你今天想設計一個更完整、更有脈絡性的教學活動,我會給大家幾個建議,不妨遵循Google設計的PARTS模式:

  • **P (Persona/角色)**:先告訴AI你的角色(例如:你是一位國小數學老師)。
  • **A (Action/需求)**:說明你的需求(例如:設計一份教案)。
  • **R (Reception/教學對象)**:說明你的教學對象(例如:國小五年級學生)。
  • **T (Topic/教學主題)**:說明你的教學主題(例如:容積與體積)。
  • **S (Support/學習內容)**:提供具體的學習內容或要求(例如:採用5E教學法,需要詳細的教師引導語)。

透過PARTS模式,你可以跟ChatGPT或Gemini好好地聊天。你的聊天聊得越好,它給你的東西就會越精緻、越實用!

不過,我自己還有一個習慣,我會先告訴AI:「你呀,你的大腦可以長成什麼樣?」我會先跟它聊一個「國小數學教學」的完整樣貌,讓它先建立起一套屬於「國小數學老師」的思維模式,這樣後續的對話才能更到位。至於這些精簡而來的「AI大腦建構術」怎麼來的?先賣個關子,最後我會再告訴大家喔!請大家拭目以待!

🎁 喜歡我們的課程嗎?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學科教學知識與科技應用,歡迎訂閱謙懿科技Youtube頻道,記得按讚追蹤我們的節目,一起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當教育遇上法律:老師該如何自保?這些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居久屋課程筆記】新世代閱讀選擇:深入解析得報平臺的教學魔法與設計巧思

【居久屋課程筆記】GPT提示詞高手的魔法練成術:居久屋微醺夜的創作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