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居久屋課程筆記】WayGround 就是你的 Playground:讓孩子邊學邊玩

圖片
嘿,我是來自桃園的政菱老師,目前在新北市泰山區的同榮國小服務。今天很高興能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如何運用「Wayground」這個強大的數位工具,將我們的教室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樂園!特別是面對現在孩子們普遍注意力不集中的挑戰,我將揭露如何透過Wayground的多元功能,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無痛學習,重新點燃他們對知識的熱情。準備好了嗎?一起來探索這個讓學習變得更好玩、更有效率的秘密武器吧! 我的樂園學校與平板啟蒙 謝謝阿亮校長的介紹!雖然您提到了桃園,但您並沒有說錯,因為我本身就是桃園人,所以桃園對我來說也是很親切的地方。目前我服務於新北市泰山區的 同榮國小 ,我們學校真的非常特別,簡直就像一個樂園!大家有機會一定要來走走,因為我們是全臺灣少數擁有 鴕鳥 的學校之一呢!在我的教室後山,就有一群可愛的鴕鳥,還有 山羊 和其他小動物,學校真的將環境打造成一個 playground 的感覺。在這樣充滿活力的環境下,我從幾年前考上正式老師開始,就已經在低年級班級裡大量使用 平板 教學了。我的第一個一年級班,開學一個月建立常規後就開始用平板;到第二個低年級班,我甚至縮短到一個禮拜就開始讓孩子們接觸平板。對於將這些 數位工具 融入教學,我可說是駕輕就熟。 Wayground的華麗變身:抓住孩子學習熱情的神器! 過去在Wayground改版前我就曾使用過,但當時只是簡單試用。但各位,它改版後簡直是「大變身」!功能變得超級豐富,讓我驚艷不已。身為老師,我們都深知如何維持孩子的 學習熱度 直到考試當天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傳統的複習方式常讓孩子感到疲憊,注意力渙散。但透過Wayground,我發現可以不斷變換「菜色」,讓孩子們在毫無察覺的狀況下,就完成了練習、學會了技巧。它不僅能讓孩子在學校使用,甚至能帶回家與作業和練習結合,讓學習變得 無痛且有效 。今天,我很榮幸能在此分享這些實用的運用方式,再次感謝謙懿科技與阿亮校長的邀請! 解鎖專注力密碼:碎片、動靜、闖關與即時回饋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容易 分心 ,這點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師都深有同感。我曾在Wayground上做過一個快速 投票系統 ,讓大家票選孩子容易分心的主因,結果「專注時間不夠長」和「學習動機不足」高居榜首。這其實不難理解,畢竟現在短影音盛行,連大人都容易受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孩子天性愛玩,所以把學習變好玩是關鍵...

噗噗聊聊 EP137. 從教學到陪伴:如何把族語教學和數位工具連結起來

圖片
在 噗噗聊聊 的討論中,我常說一句話: 老師不是學不會,是我們走太快 。這不只是同理心的口號,而是我多年在部落大學、學校與社區推動族語數位化時,一再驗證的教學真相。本文整理我實際帶課、陪伴族語老師與樂齡學員的經驗與方法,希望能提供可落地的作法,協助更多人把族語教育與數位工具銜接起來。 我為什麼從教學轉向陪伴 我最初只是想把所有我會的工具一次教完,兩小時把內容塞滿,結果發現:前面的同學跟得很快,後面的同學根本來不及消化。尤其面對部落的資深族語老師,很多人的資訊素養並不一致,有些人連開機、輸入密碼都會卡住。那一刻我領悟到,真正的工作不是把知識灌輸進去,而是陪他們一步一步完成每個小目標,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 老師不是學不會,是我們走太快 陪伴的幾個核心原則 放慢速度,分段教學 :把課程拆成小步驟,先做到「入門能上線、能播放、能互動」,再逐步加入進階功能。 重複與練習 :給予多次練習機會,並且允許忘記的出現,因為「忘了才有下一次學習的機會」。 錄影與講義 :課堂全程錄影,並提供按圖索驥的圖文講義,讓學員可以回家複習。 同儕協助 :在課堂上事先找出幾位進度較快的學員,讓他們擔任助教,成為現場的第一線幫手。 實際課堂操作技巧 我把常見問題整理成幾個實用策略,這些方法幫助大幅降低學習阻礙: 事前調查學員的基礎:課前問卷能讓我了解誰需要從開機、註冊帳號開始教,誰已經會用平板。 限定當下目標:原本想教十樣功能,最後可能只教到五樣,但確保每個人都跟到終點。 逐步範例與案例庫:針對常見錯誤備好應對案例,讓學員知道遇到問題時如何處理。 從簡報到互動教材:工具與版權思維 族語老師通常想做的是吸引學生的教材,傳統的工具是 PowerPoint,但常遇到兩個問題:圖像來源與互動化不足。我會建議: 使用 Canva 等線上設計工具,省去帶隨身碟的麻煩,並能快速製作視覺化教材。 強調著作權觀念:別隨意右鍵存圖就放進教材,若要公開或參賽,務必確認圖像授權或使用免版權素材。 將簡報做成互動式題目或聲音連結,讓族語課不只是聽講,還能動手操作與回饋。 照顧樂齡學員的特別方法 樂齡學員經常有數位焦慮,他們容易忘步驟,也常因一次失敗就放棄。我的策略包括: 每次教一個功能,並立刻驗證成效,讓學員一開始就體驗到「我會了」的感覺。 把步驟寫成大字版、...

【居久屋課程筆記】任務導向的教學設計2(圖書資訊利用教育)

圖片
延續任務導向教學!讓思考不再無聲無息,教學設計第二彈熱血登場! 嘿!各位教育界的真愛夥伴們,感謝你們再次蒞臨「居久屋微醺夜」課程!我知道今天有好幾場精彩對打,能選擇來這裡的,絕對都是對教育充滿熱情的靈魂!延續上個月熱烈迴響的「任務導向教學設計」,今天,我要帶來第二集,準備好跟我一起讓課堂再次燃起來了嗎? 上次我分享了兩招心法,還記得嗎?第一招是「拆解教學流程,轉化為學習任務」,讓孩子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而是主動出擊;第二招則是「觀察研究,增加自學成就感」,讓孩子在摸索中找到樂趣與自信。如果你還沒跟上,強烈建議你回去補課,保證收穫滿滿! 那今天,我希望能跟大家聊聊一個我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理念:讓思考,變得可見!你知道嗎,我們大人常常把所有思考過程都藏在腦海裡,最後只丟出一個結果。就像下雨取消行程,我們腦袋裡可能盤算了一百種備案,最後只跟孩子說:「下雨了,取消!」然後孩子就開始在地上打滾了,對吧?因為他們只知道結果,卻不知道我們背後那些曲折的思考脈絡。課堂上也是一樣,我們常常只要一個標準答案,卻忘了去傾聽孩子產生這個答案的過程,以及他們對這個答案的獨特想法。所以,我的課堂,總是想方設法,讓那些藏在腦海裡的點子,通通跑出來給大家看! 碎碎念筆記本,我的思考孵化器 我上課有個「怪癖」,就是超愛碎碎念!遇到什麼事,我都會把我腦海裡想的、思考的過程,全都念出來給孩子聽。一方面讓他們知道老師也不是萬能,也是在東想西想找解決辦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們學會,遇到問題時,透過自己這樣「碎碎念」,真的能釐清很多想法和方向! 我給大家偷看一下我的筆記本(羞)。這就是我的寶貝!每次準備課程,我都會在上面寫滿密密麻麻、有的沒的。這也是我讓自己聚焦的秘密武器。老實說,我真的是個「壓線型選手」,什麼事都喜歡壓到前一兩天才開始動手。但這不代表我沒在思考喔!其實我的想法一直在醞釀,只是還沒決定怎麼呈現。所以我的筆記本上,常常會看到不斷書寫、塗改的痕跡,這些都是我思考的軌跡。它從來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記什麼。等到真的要準備簡報時,其實我腦袋裡已經有完整的架構了,只是要把想法具體化。讓思考「被看見」,真的太重要了!因為我們的記憶力沒那麼好,很多靈光一閃的點子,常常說忘就忘。所以,我真心大推,人手一本筆記本是必須的!像千藝科技這次在科技展送的空白筆記本,我超愛!它們就是我蒐集想法的寶庫。有些...

【居久屋課程筆記】翻轉你的數學教學:讓 AI 充實數學教學

圖片
翻轉你的數學教學,AI小助教讓課堂更有趣! 嘿!大家好!我是那個熱愛數學教學、喜歡跟大家腦力激盪,怎麼樣才能把數學教得更好、更有趣的小編!這些年來,我總是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創意和小點子,希望能為教育現場帶來更多可能性。 前幾天,我剛從教育科技展回來,現場的氛圍真是讓我興奮不已!放眼望去,滿滿都是對教學充滿熱情、努力實踐的老師們,大家無私分享著自己的教學想法、創作與實踐樣貌,真的讓我看見了教育界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在我們為教學而努力的同時,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有一個詞彙幾乎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那就是——AI! 你跟AI,是什麼關係? 好奇地問問大家,您最近有用過AI嗎?如果有的話,您對於AI的使用程度大概是幾分呢?十分代表您是個重度使用者,每天都離不開它;一分則代表您可能一天只用個幾分鐘。來,快告訴我,您跟AI的關係有多密切? 從大家的回答看來,哇,十分的朋友還真不少!確實,AI這件事最近真的超級夯,它幾乎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有時候我連要吃什麼都會問問AI:「嘿,我現在想吃點什麼,附近有什麼推薦的嗎?」AI真的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的每一個角落了! 我的AI教學探索之路:掙扎與選擇 在準備這次分享主題的時候,說真的,我內心其實是蠻掙扎的。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要手把手地帶大家從頭到尾操作一個AI教學工具,還是要跟大家聊聊AI在教學中的多元應用?畢竟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APP和軟體都深度整合了AI功能,像最近教育科技展上常見的一些工具,都已經與AI完美融合。我甚至剛好也去受過Google的訓練,所以腦海中湧現了各式各分享方式,思緒越發豐富。 後來我決定,算了,想太多會讓自己綁手綁腳!不如就用最輕鬆、最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們到底可以怎麼樣把AI融入教學,讓它成為我們的得力助手! UNESCO的教育啟示:AI不只是科技,更是轉變 最近我看到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一個觀點,讓我深有同感,也重新審視了AI在教育中的角色。它說:「AI不只是一個科技議題,它更是我們整個教育系統必須立刻面對的轉變。」這句話非常精闢! UNESCO還進一步指出,因為AI的介入,我們老師的角色必須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AI確實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從備課、教材設計、評量輔助,甚至是許多特教老師會利用AI進行教材簡化、差異化教學或視覺化呈現,這些都是可...

噗噗聊聊 EP 136.  AI當紅:我做了一隻生涯探索教育機器人

圖片
在 噗噗聊聊 的討論裡,我分享了自己作為一位國中輔導老師,如何把AI當作「助教」來協助生涯探索教學。噗噗聊聊的這場對話不是科技炫技,而是把AI放在教學現場,解決實際問題:輔導老師資源有限、學生對傳統生涯手冊(俗稱小藍本)興趣缺缺,還有家長與學校期待的落差。 問題:為什麼傳統生涯教育很難發揮效果 我每天面對的是整班孩子,通常一名輔導老師要負責十幾到數十班的學生。學校的生涯手冊設計成三年一本,內容要學生每年回顧自己的特質、興趣、專長及未來想做的職業,但對多數學生來說,那只是「又一份作業」。家長也常常看不到這本手冊的內容,學生幾乎是勾一勾就交了事。 老師的困境很簡單:我沒有時間也沒有專業覆蓋所有學生想探索的職業領域。學生的世界很小,想像力也受限,常常只想要「考上好高中」。當真正需要決定是否走學術線或技職線時,很多人只好把分數填到能進的學校,最後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那個路徑。 我的想法:讓AI成為備課夥伴、變成每位學生的助教 我把AI當成第一位合作夥伴,先和它一起備課,討論課程設計與步驟。接著,我把AI封裝成「生涯探索機器人」,主要原則有兩點: 不能直接給答案 :AI不是把現成答案交給學生,而是以引導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 分層提問與填空式引導 :當學生答不出來時,AI會提供未完成句子或挖空句,讓學生透過填寫產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設計讓AI像個有耐心的助教:可以一對一地跟每位學生聊、提出問題、建議可行的暑期專案與技能培訓計畫,甚至生成30個職業供學生探索,讓想像力不再被侷限在「老師/醫師/YouTuber」幾個選項。 實務流程:從小藍本到專案產出 我把小藍本裡的問題整理成清單,讓學生先輸入自己的特質、喜好、重視的價值觀(例如喜歡和人打交道或偏好技術性工作)。系統會根據這些資訊推薦30個相關職業,學生再從中挑選感興趣的職業,與AI展開對話,查核職業內容、所需技能、工作環境與薪資等,最後由AI協助產出一份暑期訓練計畫。 我特別強調:學生的計畫必須有「可交付成果」,例如用Minecraft蓋一棟知名建築的模型、錄製一系列養兔子的紀錄影片、或做一份烘焙操作手冊。這些成果能讓學生在實作中體會該職業的辛苦與成就,不再只是空談。 遇到的挑戰與我設計的防護機制 不是所有結果都很理想。有些學生只輸入「我喜歡打電動」,AI便會推薦成為電競選手;但這樣的「推薦」可能...

【居久屋課程筆記】教學實踐力:圖像筆記這樣教

圖片
嗨,各位熱情的夥伴們,大家線上好!聽到明天有可能放颱風假,是不是讓人超級期待、精神為之一振呢?希望大家今天都能充實學習,明天就能在家好好休息啦! 家釧我呢,這週週末也將會在科技展與大家相見歡!禮拜六早上十一點在 Hiteach,禮拜天則是在 Acer 有兩場,分別是早上十一點和下午一點半。如果你們也會到科技展,非常歡迎來攤位找我喔!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長期累積、深愛不已的「教學實踐力:圖像筆記這樣教」。這些主題,都是我在課堂上不斷嘗試、實踐而來的心得,而且有個好消息要跟大家分享:這些寶貴的實踐經驗,未來都會集結成書,讓更多人能夠一同學習! 為什麼我們需要圖像筆記? 既然今天的主題是圖像筆記,那我們就先來看看,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是最圖像化的?大家每天都在用 LINE,對不對?想像一下,如果今天我們的訊息或分享,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跟透過 LINE 表情符號、貼圖或圖片來傳達,兩者的感受是不是截然不同?透過 LINE 訊息的生動開場,大家馬上就知道今天要上的是「筆記力」的課程,是不是更吸引人呢?所以,我們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需要筆記?為什麼我們需要圖像?當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又會激發出什麼樣的驚人效果呢? 筆記的力量:看得見、想得通、記得牢 首先,讓我們來快速了解一下,為什麼筆記對我們如此重要。你現在可以一邊看著這段文字,一邊聽我說。這篇文章的內容其實已經刻意整理過,有清晰的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提示,幫助你快速記憶。但即使如此,當你看完這麼多文字後,試著閉上眼睛,你還能迅速回憶起筆記的哪三個功能嗎? 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時,文字多是為了讓我們進入情境脈絡,它像是在與我們對話:「當你在讀書時,曾想過抄筆記真的有用嗎?」其實,筆記不只是單純寫下來,更是幫助我們重新理解、整理和記住知識的利器。我們的大腦在重新組織知識時,就像在為自己建造一座知識地圖,每一次都會比前一次更清楚、更熟練。 看完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有沒有覺得重點很難抓取?其實,它的重點就只有三個!如果我們要在理解脈絡後快速提取這些重點,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螢光筆畫起來,對不對?你看,即便只是簡單的畫線,是不是就比剛剛純文字更容易聚焦了?這告訴我們,大腦在接收大量訊息時,需要有組織和視覺提示才能更清晰地理解。現在,如果我把剛剛畫的重點都刪掉,你還能立刻回想起來嗎? 再來看看,如...

噗噗聊聊 EP 135. 小壁虎全招啦!想教與該教的距離

圖片
我在 噗噗聊聊 這個單元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設計每一堂課時,應該從哪裡出發?我把這個問題濃縮成一套實用心法,核心只有三件事:目標、對象、方法。只要把這三件事先釐清,想教與該教的距離就會自然縮短。 先說結論:三個關鍵一步到位 目標 :你到底要學生學會什麼?目標要具體可觀察。 對象 :學生是誰?年級、能力、過去經驗都會影響教法。 方法 :用什麼任務、活動或科技工具,讓學生自己達成目標。 我會把每一堂課先反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然後從課綱的「指標」出發,畫好靶心再射箭。這不是只為了合格,而是為了讓每一分教學時間都有命中率。 為什麼要從「指標」出發? 很多教師拿到教材就照教法手冊做,結果在課堂上講到一半發現時間不夠、學生學習也很分散。課綱裡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學習表現,像是國語科第一階段的指標:認識基本筆畫 筆順 、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當我從這些指標出發,我會問自己:這堂課我要讓學生展現哪一項能力?答案會決定我接下來的教法和活動。 實作示範一:從「寫字」目標切割教學 假設我這節課的目標是「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那我就不會同時間想要做字音、字義、造詞等所有事。我會把「寫字」獨立出來,設計一個學生能動手練習並歸納規則的流程。 我會先給學生一個練習任務:使用像雄筆順這類能即時回饋的筆順練習網頁來練筆劃。這樣的工具可以顯示學生哪一筆沒寫對、筆劃方向錯誤,學生會收到即時回饋,不再只是機械抄寫。 練習完三個字後,我會請學生歸納:這些字的第一筆通常從哪裡開始?讓學生觀察、提出規則(例如「從左上先下筆」),而不是我直接強制他們背一套口诀。最後再讓學生比較自己寫的字和課本範字,寫下小筆記,記錄自己學到的要點。 實作示範二:把AI當成教學夥伴 在部首教學或試字練習上,我會請AI幫忙生成素材。例如我會請AI以四年級程度寫一段150字的短文,裡面包含10個土部的字,且土部出現在不同位置。學生的任務就是圈出土部字並分類位置。透過閱讀任務,他們在真實語境中練習試字,而不是被迫背表。 這種做法有兩個好處:一是把學習放在閱讀與語境中,二是減少老師單向講解的時間,學生參與度上升,學習效果更持久。 實作示範三:詞語教學不要只靠查字典 詞語像「恍然大悟」不是單純的字典定義,它需要前後語境。我曾讓學生讀三篇不同短文(同樣由AI生成),裡面都出現...